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油画中的江南与民族化

油画中的江南与民族化

2016-08-11 09:02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像崇拜图腾一样爱艺术

闫振铎

(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鲁迅说:“血管里流出的全是血,水管里流出的全是水。”同样,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东西。我从十几岁画画到现在76岁,感觉体会最深的 是要先认识自己。所有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大师”的人无一不这样。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形态是非常注重个人感受与理解的。

我觉得我们 现在一定要回归古代传统艺术本身,本来一开始最原始的时候是活活泼泼的生命艺术,后面就成了技巧和技艺的,进而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应该回归到最原始的人 对人的时候,像对图腾那样的崇拜来对待我们热爱的艺术。现代来说,我们要发现不同时段、不同时间、不同年龄阶段对生活和生命的体会以及感悟。用我们所掌握 的手段把它重现出来,这才有意义。生活在自然界里面,万物皆有灵,这种灵性是可以和人沟通的。不仅是在形上,它们的生态有一种感动我们的精神层面的力量。 而在形式上,雨也好,春夏秋冬也好都呈现出不同的东西。我们视觉的把握无不是观察客观生命现象的形式构成,我们被感染后再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生命形态是 随着生命过程千变万化的,然后再根据自然环境千变万化,所以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

油画民族化几经起伏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上 世纪50年代提出的油画民族化几经起伏,即使是在主流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声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无论是油画组织的提倡还是艺术家的探索,仍缺乏实践成 果。因为这种尝试成为纯粹的形式实践。现在的油画民族化极差,实践中往往导致异国情调、商品化。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油画早已不完全姓“油”,很多情况下它是 一种综合艺术写实或者是边缘性绘画样式的总称。而且油画界也有将油画民族化提法边缘化的倾向。比如说2006年意象油画的提出以及系列性展出,实际上也是 对油画民族化这个话题的变相延续。当年陈丹青1988年在黄山会议上表过态:“油画民族化的口号我倾向于不再提,我在画画时老想民族化会妨碍我画画。我看 提多样化是合适的。长期以来谈论油画民族化问题或者是油画本土化问题,都是想建立与之相抗衡的中国油画体系的潜台词。随着经济飞跃,这种需求涌动更为强 烈,但是油画需求不能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导。”

预测未来往往危险,人类从未停止对未来的预测,这也体现人类对自身命运把握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幸,也是我们的不幸。有幸在于我们有机会实现我们的历史抱负,不幸的是接下了西方人的历史负担和责任。

江南是永恒的艺术题材

奚静之(清华美术学院教授)

关于艺术走向这个问题,我抱有乐观的想法。虽然将来的艺术形式会更加多样丰富,但我认为油画不会消亡,也消亡不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油画的画材发展神速。除了丙烯,有的油画也用国画的材料,还有用水彩,也有用沙石来表现质感和技能。这种新的变化使得油画的表现形式丰富 了,也出现了很多表现力很强的作品。还有一种就是写意,中国的写意画与欧洲的是相通的,很多好作品就是用写意的形态在油画当中得到体现,这是近十几年来一 个新成果。

艺术创作本身是心、脑、手的结合,而现在有一些绘画创作不完全是这样的。吴冠中说搞油画的艺术家是一个工匠和一个手艺,画家没有这样的手艺就成不了艺术家了。如果画家拒绝写生,拒绝去田野详细地观察描写人民生活,而是完全对照片加以改造成为油画就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从世界调查的结果来看,油画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更得到人民的喜爱。即使是在法国或美国,人们在艺术馆排队要看的艺术还是表现真善美的作品。中国观众对油画非 常热情。中国美术馆只要有好的油画展览,必定观众如潮。江南艺术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从诗词、文学、戏剧包括评弹、昆曲扩大到徽戏、黄梅戏也算是江南的艺 种,都有非常好的成果。它们都是整个绘画时期整个江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江南文化不仅表现在绘画上,其他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值得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认清文化流动与融合

肖谷(上海油画雕塑院长)

在前行的道路上要警惕三种现象和阻碍:转换、驯化与造浪。所谓“转换”是对已有知名的形式、内容和体系的转换。要警惕这种现象。所谓“驯化”是对灵心的失 信,对本性的抹杀。所谓“造浪”是举起没有理论依据的画派大旗,举办没有核心思想的展示,到处发表没有观点的造词理论。以上这些方面,我个人觉得在近十年 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观现象。

欧洲造型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塑与造,而亚洲文化是书与写。两者体现的精气神和心路、情路不一样,有很大差异。

所谓地域文化的特质不是天生的文化板块,是在历史中逐步融合起来并仍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中国南北文化之不同显而易见,通常我们所说的南是指江南的文人气质。 对于艺术家来说,东西南北不同文化可以说是不同的选择,选择与自己的个性兼容的就会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个文化现象,认清文化流动与融合的重要性。■

(徐佳和根据研讨会发言整理)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