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华会长如数家珍地说,上海作为我国民间博物馆的发祥地,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一、初创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1992年,此阶段涌现了近20家民间藏馆,其创办者大多是致力于收藏毕生经历的老藏家,他们以自己的居室为展馆,门类偏重于大众收藏品。二、井喷阶段,从1992年至2002年,此阶段在上海滩民间藏馆以极其迅速的发展,涌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藏馆群体,据统计有200余家,门类也从大众收藏拓展历史艺术收藏,展馆有不少走出居室走向社会。这些展馆形成了申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市旅游局曾为此印发了上海民间藏馆旅游地图,一共入选了23家。三、困难阶段,2002年至2011年,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民间藏馆与日益提升的社会需求距离拉大,另一方面,馆主的年纪老化,力不从心,这一切严重制约了民间藏馆的生存,出现了明显的低落,能担负对外社会功能的藏馆,仅存四分之一。四、转型阶段,2011年至今,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视,随着社会力量对文化的重视,由企业、机构与组织组建的民营藏馆迅速出现。这些藏馆(艺术馆、博物馆)背后有企业与机构支撑,跟原来以个人与家庭为主的藏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藏馆目前已迅速地成了民间文博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