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第一个环节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和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张未两位专家为大家介绍了不同于以往户外雕塑、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的概念。宋伟光在发言中指出,只有公民社会才产生公共性,其最基本的性质即参与性、互动性、社会福利性。当代公共艺术越来越亲民化、接地气,并具有生长感,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与当地发生关系,它不是超出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也不同于纪念碑形态的敬仰艺术。张未则认为,进入社区的公共艺术可能更多影响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甚至深入到心性的层面,长期浸淫的环境可以对人产生精神文化性的影响。
在第二个环节,艺术家们探讨了公共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清美雕塑系博士生导师许正龙从其“和合之道”的观念角度出发,强调了和山计划中的包容性美学特征。第一期驻留计划的主创艺术家卢征远先生及将继其之后参与计划的第二个驻地艺术家王恩来分别结合各自的创作经验,阐述了他们将在项目中如何根据在地特征搭建语境,与公众进行最大程度的艺术互动。和山计划艺术总监杨路佳也表明了他包容开放鲜明姿态,期待和山计划能够呈现多元性以及公共领域前沿的身份,真正在中国公共艺术的推进和机制的建立上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