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爱佩戴香囊,所到之处步步传香,犹如现代的香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便描写了盛装丽人香气袭人的场景。
香囊,古时又称香包、花囊、香缨、香袋、香球、容臭等,因佩戴在身,又称“佩香”“佩帏”。香囊,不仅散发神秘迷人的气息,还可镇定心神,抚慰心灵,更叫人心动。
北京正道2015秋季拍卖会拍品 张清雷 糖玉鱼戏莲叶间香囊 成交价:¥32,000
它是古代最流行的佩带饰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银、玉、翠等硬材制作的小盒,盒面镂空以散发香气;一类则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到了明清时也称为“香袋”。
而囊中之香,可以是花粉,干花,也可以是药材。屈原《离骚》中就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当时在香囊中放置辟芷、秋兰。在传统香囊中,还有放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这些香囊,或安神,或药用,或避邪,或作为特殊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