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纨素风宗:任重扇画作品展亮相清秘阁(组图)

纨素风宗:任重扇画作品展亮相清秘阁(组图)

2016-09-27 10:30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画家任重在开幕式现场发言画家任重在开幕式现场发言

后记·关于中国画的问答

问:你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薛永年先生称为“新生代之翘楚”,在市场方面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成就“任重现象”,你认为艺术评论家与藏家所看重的你的艺术属性与你自我本真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吗?

任重:我觉的有一部分一定是一致的。比如作品本身体现出来的气韵、格调、笔墨以及作品背后呈现出作者的师法、修养、气质和审美等等。我们知道,“作品即人”。但艺术是一生的追求,而且永无止境。在我艺术生涯不同的阶段中,追求和表现也会有不同,我想,只要艺术家本人对艺术依然有不自满和不足之感,就一定会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坚定和水滴石穿的持恒,更会有“三沐三熏”不断否定、完善自己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大家认可或者批评,其实都是在现阶段中。我本人还是会坚持去积累和再出发。

问:中国画的面貌绚烂多彩。从历史上看,从晋唐宋元到明清以及近现代各有特色,目前你为何侧重从晋唐宋元的绘画中取法?从长远的艺术生涯规划来说,你如何看待现阶段践行的意义?

任重:中国古典绘画焕备于晋唐,造极于赵宋,至元代,真正达到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晋唐宋元绘画也真正体现出“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中国绘画最巅峰的精神状态。我们当然可以把明清、近现代、甚至当代、西方好的营养拿来研究和吸收。但“取法乎上”是最重要的,研究各种流派而不溯本穷源,实在是舍本逐末。近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说敦煌壁画是瑰宝却不去研究学习?!为什么都说李成、郭熙是高峰却不去研究学习?!为什么都说《清明上河图》是奇迹却也不去研究学习?!相反,某某画家美展得了大奖,大伙儿马上趋之若鹜;某种题材画风市场追捧,马上学者景从;铺天盖地的羊毫生宣粗制滥造美其名为“大写意”;手上基本功普遍差却在偷换概念津津乐道所谓“学术”、所谓“思想”

我觉得这种避难就易的短视和无知实在是当下画坛心态浮躁拜金,水准平庸低下的死穴。中国画家、学者如果再不洗心革面、平心静气地去研究学习体悟中国绘画的精髓,继续用猎奇伪饰“创新”、拿低贱调养“自我”,以粗鄙塑造“个性”,那么中国画的未来可能十分危险。至于我自己,依然处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积累的阶段。中国艺术入门好像都很容易,但形成高度,绝不简单。我们知道,基础决定高度。

问:你的作品古意淳厚,从中可以窥见你对古人的敬畏之心。但在借古的同时,从你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中国画的新意也是极为纯正的,笔墨当随时代,你认为自己与古人的和而不同在哪里?

任重: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人格之表现。学习古人、学习古典更是一个融会自己的过程,这其中有更多是为了明白何为“古人之心”然后可以和古人对话,最终当然是为了独有我在,直抒胸臆。只是,什么是“古人”,什么是“自我”,何必要对立起来!

问: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自己的偶像,大家都知道你喜欢张大千,大千先生在你的艺术生涯中意味着什么?

任重:承前,才能启后,这也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师的必经之路和最后他个人的意义。我们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轻视传统、轻视古典的时期之后,重新回过头来研究,才会发现我们自己的基础有多么大的缺失,甚至,我们和古典之间巨大的差距造成的隔膜,让我们看不懂也不理解传统。

而大千先生,是一个最好的“翻译”。本来他也是一个最具有中国文人情怀和气质的大师,他从清初石涛、八大一直上溯到唐宋的整个美术史,“血战古人”式的完整的学习整合千百年来不作第二人想,在这其中每个阶段的深入学习研究又带着他个人浓厚的个性色彩,一点不失,一点不溺于古人,这是大本领。在艺术贯穿的他的整个人生里,他充分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纯粹的本色:为画而生,终生与画为伴,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这一点,与今天画家争头衔、做身份、比地位、争市场的庸俗,岂非云泥之别?!所以无论从艺和做人,他的纯粹实在千载难有。

问:请你谈一下本次扇面作品展的初衷和感想?

任重:每年夏热,总会画几柄折扇拂暑,或是自用或是送友。自己今年四十岁,不管是人生,还是艺术,都应该有了自己一些想法,也应该“不惑”。于是画了四十柄团扇,各种题材、风貌,算是一个小总结。依宋人画纨扇的习惯,画就是画,不落姓字,也不钤印。画无大小,都需要态度。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