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艺圃开荒展览开幕:讲述广东现代美术格局的改变(组图)

艺圃开荒展览开幕:讲述广东现代美术格局的改变(组图)

2016-09-27 10:54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天颖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兴起于清末民初这一剧烈变动的历史时期。由于“重道轻艺”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来自西方科学精神的挑战,“格致之学”开始在“废科举、兴学堂”之后的教育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美术教育此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刺激了当地美术发展。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地方性公立美术教育机构。它将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从西方移植到中国,并且落地生根,培养出了一批划时代的大师,改变了广东现代美术的格局。

花(油画) 1931年 梁锡鸿花(油画) 1931年 梁锡鸿

目前,“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赤社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相关代表作品100余件,包括胡根天、冯钢百、李铁夫、谭华牧、关良等人的早期作品。此次展览以赤社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现存散碎的作品和文献为基础,以纵向发展的时间为线索,通过历史叙事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勾勒出这所新式美术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学体系以及艺术实践的面貌,以此探析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并分析其思想根源与社会原因。不仅使观众了解西方油画在20世纪上半叶在广东画坛传播、变异和发展的脉络,充实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也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为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借鉴。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各种美术思潮的广泛传播,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力推新式美术教育的开办,为美术教育在官方法定的范围内逐渐争得了一席之地。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外来文化渗透和影响也刺激了当地美术的发展,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走出国门,与世界艺术潮流直面碰撞,又雄心勃勃回到这片西画教育近乎空白的土壤,在带回西洋美术样式和技法的同时,也引进了美术学校、美术展览会、美术出版物、画家社团等一系列美术活动新机制。尤其是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填补了地方公立美术教育的空白,在中国早期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21年,在时任广东教育委员会行政委员许崇清的提议下,由留学归来的胡根天、陈丘山、梁銮、梅雨天、徐守义等人发起19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最早的西洋美术研究团体——赤社美术研究会,这是广东成立最早的西画研究团体。赤社以“集会最早从外国学习美术回来的画家和招收当地一些有志于西洋画的青年研究美术、交流经验”为宗旨,聚集了有留学东、西洋背景的冯钢百、雷毓湘、关金鳌、黄潮宽、崔国瑶、朱炳光、许敦谷等西洋画家,成员虽有不同的留学背景,画风各异,但对于艺术都怀有“赤诚的心和赤热的血”,有“开拓自己理想中的艺术天国”的崇高使命感。他们一方面举办西洋画展览,引导民众正确认识西洋画,开启欣赏西洋画风气;另一方面积极创办美术学校(私立赤社美术学校),为当时热爱西洋画的青年们提供了正确指引和学习途径。赤社的成立,带来了广东现代美术新气象,也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奠定了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