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厅曾定名“逸夫堂”
很多人都熟悉“逸夫楼”,20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大王、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在中国大陆地区持续捐资办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机构遍布中国各地。90年代,邵逸夫先生为炎黄艺术馆捐赠过300万港币的建馆资金,开馆之前,邵先生来炎黄艺术馆参观,黄胄先生曾跟他讲,如果他愿意,多功能厅可以定名为“逸夫堂”,但邵先生表示,黄胄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炎黄艺术馆”,他也不要这样做。
院内林木珍贵
炎黄艺术馆在初具规模时,黄胄先生和北京市园林局的园林师谭馨等专家考察了不少北京市遗留下来的“名园”,从前院到后院,对炎黄艺术馆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安排,争取把炎黄艺术馆的庭院打造成保存古老树种和四季芬芳能净化心灵的场所。很多单位也乐于把在扩建中要保有的古树移栽到炎黄艺术馆庭院——“黄胄花园”中。25年来这个“花园”与炎黄艺术馆一起成长,每逢万物复苏的春天到来,庭院中先贤们种下或移植来的腊梅花、玉兰花、辛夷花、红枫、丁香、珍珠梅、碧桃、芙蓉海棠、石榴花、白芙蓉、紫薇花都陆续开放,在高楼大厦林立、繁华忙碌的北京市黄金地段中是难得一见的美丽景观。
世纪老人张学良题写馆名
炎黄艺术馆院内有两块题写馆名的石碑。一块位于馆门正南侧,由黄胄先生题写;另一块则由世纪老人张学良先生题写。1991年炎黄艺术馆的落成,震动了海峡两岸。九十二岁高龄的张学良先生得悉艺术馆胜利落成,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来京参加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但他让家人带来了他的隔海题字:“炎黄艺术馆,九二老人张学良书。”他是用钢笔书写的,虽然年岁已大,但笔力依旧刚健,后来炎黄艺术馆将老人题字雕刻在一块石碑上,立于馆门东南侧。
炎黄艺术馆标志由银行职员设计
炎黄艺术馆的标志为繁写汉字“藝”的变体,图案设计为左右两人拱手奉献的形象。据郑闻慧女士回忆,炎黄艺术馆的标志设计是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由知名艺术家组成的专家团在5000余件入选作品中选出的这一个,是由当时一位中国银行的职员所设计。
黄胄美术基金会的标志则由黄胄先生亲自设计,圆形标志的设计构思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附件——瓦当,图案中的花朵和由字母“Y”、“H”组成的绿叶蕴含着黄胄先生认为自己是由炎黄土地所培养的朴素心理。
在黄胄先生“必攻不守”精神的感召下,经过几代炎黄人的不懈努力,炎黄艺术馆在展览、研究、收藏、公共教育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25年来,馆内举办重要展览及组织学术研讨会千余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中国画的繁荣发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活跃公众的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炎黄艺术馆作为黄胄艺术研究基地,持续举办黄胄作品文献展及学术研讨会,为学术界提供黄胄艺术研究资料,其本身的建筑和承载的历史也已使其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旅游场所。
黄胄先生曾说:“我们的文学家、画家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出生成长的,几千年来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始终贯穿着我们的一切,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我的艺术就是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发展的。”郑闻慧女士表示,举办本次展览不但是对黄胄先生在党和人民培养下,经历了坎坷曲折的路程而取得的精彩人生的一次回顾,也是希望再一次发挥黄胄先生的正能量,让后来人可以借鉴和学习。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