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未都藏品青花山水花觚(一对)、青花缠枝花卉碗(一对)及青花缠枝莲纹糖缸(一对)登上了库拍的拍场。这三件拍品均为清朝年间制品,属于青花瓷器。青花瓷是我国闻名世界的瓷器品类,又被称为白地青花瓷,业内常简称为“青花”。它属于釉下彩瓷,是我国的主流瓷器。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最开始的青花瓷器于唐宋时期初现端倪,到元代景德镇时期则开始成熟。及至明代,青花逐渐成为了瓷器的主流。清朝康熙年间,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状态。纵观明清两代,青花瓷可谓成就卓越,甚至产生有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山水花觚
商觚
此花觚一套两只为一对,器形是仿制于商周时期的酒器“商觚”。商觚为青铜制品,外形特征为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该青花山水花觚为清朝顺治年间制品,高9厘米,口径4厘米,底宽3厘米。瓷面图案绘画布局十分严谨,富有层次感,青花发色十分纯正。据介绍,用觚形器来作瓷质五供中的花瓶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流行起来的。故宫博物院馆藏一清代顺治青花云龙纹觚,器口下沿有书“江西饶州府浮梁县兴西乡里仁都伍图信士程仲麟,喜助中壹副,奉九华山金刚洞佛前供奉,顺治拾伍年伍月拾三,吉日”,因此可以确定是为佛教供养器。清朝时的瓷觚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白瓷觚形器,但还是青花觚的比例最大。青花觚的釉面常显现为青白色或者纯白色。其纹饰大多数都是山水人物,画风较为粗犷大气,构图宽松且简洁,题材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