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cia Frankowski作品 Poem of the Triangle
许仲敏《梯》
公共美术馆时代来临?!
近期,艺术介入公共空间,尤其是商业公共空间的案例频繁出现,如轰动一时的上海K11的莫奈艺术大展,本次全球中国艺术大展的策展人之一王泊乔先生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策展团队曾多次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悦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等城市地标和商业空间举办艺术展,但他认为传统的架上艺术等已经不能适应巨大而且环境复杂的公共空间,所以他们选择的艺术作品媒介非常丰富和具有当代性,,如一些艺术科技的作品,AR/VR,互动装置、多媒体影像等,这些都让展览有非常出人意料的效果。
王泊乔认为,把商业空间变成公共美术馆,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尤其是这次“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展的举办地点郑东绿地中心这种城市地标式建筑,本身它就天然具有的巨大人流量,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近距离体验、感受当代艺术,这无疑是一种绝佳的艺术普及方式,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空间会在专业艺术策展人的参与下转化为公共美术馆。商业空间巨大的辐射效应,会对艺术展影响力的扩散提供强大助力,让它走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高水准艺术展,也能为商业空间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留下文化印记,使空间本身在建筑属性和商业属性之外,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具有了文化属性的商业空间,就大大提升了在城市文化构建中的话语权,不仅仅是建筑地标,甚至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Ash Moniz(加拿大)、艾恩•克⾥斯蒂安•⽶勒Arnd Christian Müller(德国)、边霄萌、卜桦、Garcia Frankowski(波多黎各/法国)、苍鑫、常徐功、陈庆庆、陈文令、陈友桐、戴翔、邓碧文、费俊+李心路、高文谦、郭工、汉森Johannes Nielsen(瑞典)、韩行、何盛源、胡介鸣、花俊、姬子、计文于+朱卫兵、贾鹏森、江衡、金江波、李洪波、李琳琳、李山Alessandro Rolandi(意大利)、李暐、李占洋、李子勋、梁绍基、梁越、林欣、刘健、刘茜懿、刘旭光、刘峥、卢杉、路赛•贝通Russell Beighton(英国)、马丁Martin Derbyshire(英国)、马晟哲、缪晓春、祁志龙、秦树义、邱黯雄、邱宇、邵逸农、史金淞、孙逊、谭海山、田晓磊、童昆鸟、王雷、王薇、王维思、吴超+夏维伦、吴高钟、吴梦诗、武艺、徐一晖、许仲敏(英国)、杨泳梁、伊瑞STRAKA JIRI(捷克)、张浩、张丽丹、张沐辰、张琪凯、张巍、张湘溪、张小涛+余月雄、张彦峰、张正民、郑达、钟甦、周罡、朱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