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璐与这次画展的学术主持郎士宁研究所所长 Francesco Vossilla先生合影
附:祁璐在研讨会的发言
千年花鸟,历久弥新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这一次来到佛罗伦萨,我随身带着一本书,《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黄永玉先生写的。翡冷翠,佛罗伦萨的一个美妙的中文译名,是黄永玉先生带着画板游历欧洲的终点,也是我的作品在欧洲的起点。他在书中写道,如果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一路上探访历史上画家的绘画和生活,会是一部生动的美术史。
将来我也很想写本书,就叫作《从翡冷翠启程》,书的开头,就是我来到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走进美第奇宫,在一个充满艺术记忆的地方,聆听在座的各位嘉宾谈论艺术。
在开始写这本书之前,今天,我想结合中国花鸟画和我的作品,谈谈我的绘画体验。
千年花鸟,题材恒久,形式常变,意义常新。
花鸟成为中国的绘画题材,起源于佛教绘画中的花卉。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中国有了花鸟绘画作品。大约一千三、四百年前,唐朝,花鸟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大约一千一百年前,五代时期,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大约一千年前,宋朝,花鸟画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在美第奇宫很容易理解,宋朝的皇帝为绘画花了很多钱,建立了宫廷画院。大约九百年前,宋朝皇帝是宋徽宗赵佶,他本人也是一个杰出的花鸟画画家。从那时到现在,花鸟画一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不断发展演变。
花鸟这个题材,为什么能贯穿千年,为什么画家们画了一千多年,今天还在画花鸟?在中国画家眼里,花鸟从一个外在的对象,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心的意象(image),花鸟画的意义,从外界的装饰转向内心的表达。随着这些转化,花鸟作为绘画题材,其意义越来越丰富,画家可以是在描绘花鸟,也可以是用花鸟寄托自己的情感,还可以是借助花鸟表达对世界的感知,以及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
一代又一代花鸟画家,用自己的感觉去捕捉时代的情感特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寻找新的技法新的材料,让花鸟画的形式不断出新。正如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再开,每一次花开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欣喜,花鸟画以形式的常新,带给人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