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1017期)对照一下,你家哪里不能放镜子

(李说当然1017期)对照一下,你家哪里不能放镜子

2016-11-16 00:0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1116.jpg

 

在环境布置中,我对镜子应用是非常慎重的,在很多场合中,我一直呼吁,卧室中尽量不要陈设镜子。镜子在现代人的眼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生活用品,但在民俗、民习和民风中却具有辨别真假、鉴别人鬼的特殊功能。住家中,镜子摆放位置不对,不仅让人疑心生暗鬼,同时会引导不祥的鬼魅入室。

 

在过去的民宅中,时常可以见到门前或窗上,有一面小镜子。这面小镜子被认为是消灾驱邪的,可以保一家平安。用镜子往外照,能驱鬼防鬼,知病治病,因此它就成为古今老百姓家中镇宅祛灾的吉祥物。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民俗,凡是家中死人或有人重病,必在房子的门楣上挂一面镜子。至今,在江、浙、皖籍、上海等地的私人房宅的门户中,仍可见到这种习俗。只是现代人用的是玻璃镜子,而古人都是悬挂铜镜或铁镜。

 

用镜子去照妖魔鬼怪,使鬼怪显露原形,所以有了“照妖镜”一说。从古代文献中发现,早在汉朝就有“照妖镜”的记载。旧题汉郭宪《洞冥记》说,汉元封年间,“有衹国”来朝献一“广四尺”的“金镜”,用它照见魑魅,不获隐形。而在《搜神后记》“淮南陈氏”条中,则记载了一则以镜照妖显形的故事,“淮南陈氏于田中种豆。忽见二女子,姿色甚美,著紫结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湿。其壁先挂一铜镜,镜中见二鹿,遂以刀斫获之,以为脯。”这则故事是说,有一个姓陈的人在田间种豆时,看见两个打扮华丽的美貌女子,从壁上悬挂的铜镜中看,竟发现是两只鹿,陈氏就把它们捉住用刀杀了,做成了鹿脯,获得一顿美食。

 

《抱朴子》说“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感人目,唯不创於镜中易其真形耳。”《西游记》中记载了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真猴王遇到了假猴王,打得不可开交,告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搬出了“照妖镜”。《聊斋志异》宦娘篇也有说,良工娘家有一面古镜,妖魔鬼怪都可以照见原形。他拿了此镜,进屋一照,果见宦娘显了形。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坚信镜子的神力,他认为,镜子不但可以驱鬼避邪,而且可以知病治病,更有预知未来的神秘力量。这在《本草纲目》中很多记载。明代人陆粲在《庚巳编》卷四云中说:“吴县三都陈氏,祖传古镜一具,径八九寸,凡患疟者,执而自照,必见一物附于背,其状蓬首蒙面,糊涂不可辨。一举镜而此物如惊,奄忽失去,病即时愈。盖疟鬼畏见其形而遁也。世以为宝。至弘治中兄弟分财,剖镜各得其半,再以照疟,不复见鬼矣。”古人以为人们得了疟疾,是因为有一人肉眼看不见的“疟鬼”作怪,是“疟鬼”作祟的结果,以古铜镜照之,“疟鬼”害怕逃走,疟疾就会不治而愈。

 

在汉唐时期,民间流行的一种“四神规矩镜”,这也是人体工程学将要隆重推出的一款镇宅吉祥物。唐代最经典的“四神规矩镜”,镜子背后铸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纹饰,并有铭文:“······左龙右虎避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兮。”放置家中,有吉祥避邪的功能。

 

镜子也是神明的象征,在古代的官衙大堂上,一般都悬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这里的“明镜”显然是判别真假、窥伺隐匿、公正公平。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既是对来到这里的臣民的告诫,也是对官吏的警诫。在这里,镜子判别真伪的具体功能被抽象成神圣的宣言,并深得民心。

 

在中国文化中,镜子是可以用来占卜的,这种占卜被称之为“圆光”或者“镜听”。《聊斋志异》中“镜听”篇说的是有郑姓兄弟俩,老大因早出名,很得父母欢心,其媳妇也跟着得宠。老二没有什么成就,父母不喜欢,其媳妇也得不到老母的欢心。后老二受到激发,发愤读书。这一年乡试,老二媳妇用镜听占卜,得到一句“你也凉快凉快去”的兆头,她想了半天也不知是凶是吉。乡试后,天气仍然很热,两个媳妇正在厨房做饭,忽报老大考中了,婆婆就对大媳妇说,老大考中了,你可以凉快凉快去了。二媳妇一人在厨房做饭,正在气闷,又听到报喜的人说老二也考中了,二媳妇一听把烧火杖一扔,说我也凉快凉快去。事后一想,原来正应了“镜听”的那句话。“镜听”在清代十分流行,不仅在女人圈中流行,连一些秀才也以它来卜问前途。

 

有关镜子的玄机,足足可以写一本书。当我们真正了解了镜子不为人知的身世,就会很慎重或巧用镜子的功能,达到消灾避邪,举家平安,六时吉祥。

 

李建军写于2016年11月15日

北京飞洛杉矶航班上


a360广告3.jpg

2017淘宝店广告.jpg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