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其实喵星人早已入侵古人生活(组图)

其实喵星人早已入侵古人生活(组图)

2016-11-24 10:54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夏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花下狸奴图轴》局部

古代大多数人养猫,是看中了猫的捕鼠功能,但是南宋就出现了不捕鼠而专供观赏的宠物猫。《梦粱录》里提到一种达官贵人家中流行的“狮猫”,长着白黄色的长毛,仗着颜值高,并不捕鼠。既然流行,那也必然会出现在宋人的文字中。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写了一件事,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丢失了心爱的狮猫,整个临安府大动干戈帮她找猫,闹得人仰马翻。

别看大诗人陆游记录权贵为了宠物猫不惜扰民的行为,他自己也是个实打实的猫痴。陆游给自己养过的猫起了各种萌萌哒小名,比如“粉鼻”、“雪儿”、“小於菟”,还给它们写诗留念,什么《赠粉鼻》啦,《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啦,以《赠猫》为题的诗就写了三首。可是他真的心甘情愿蛰居,满足于给小狸奴做铲屎官吗?怎么可能?陆游写的一首《嘲畜猫》,最能反映诗人的真实情感:“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有鱼吃便什么都不顾,任凭老鼠在身边纵横,陆游在嘲讽谁,一目了然。可惜诗人空有报国之志,终究也只能“但悲不见九州同”。

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现藏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则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仅如此,按照“事死如生”、“阴宅仿阳宅”的观念,宋代墓葬中,猫也常常被画在壁画上。有时墓中壁画同时出现猫和雀的形象,取其与“耄耆”谐音,再伴以牡丹花和孩童,寓意荫蔽子孙、富贵长命。

明宣宗亲自画猫,明世宗为猫立碑

写猫、画猫,不是唐宋的专利。明朝刘伯温也写过一篇寓言故事《乞猫》:一户人家因为鼠患而求来了一只猫,老鼠倒是被猫捉没了,可是鸡也被猫吃光了。这户人家的儿子就去问父亲,要不要把猫赶走?老父亲答道,比起没有鸡吃,老鼠才是我们最大的祸害,它们会吃光我们的粮食,啃烂我们的衣裳,毁坏我们的房子和用具,到时候饥寒交迫可就悔之晚矣,所以猫是万万不能赶走的。

不但开国元勋写猫寓言,明宣宗朱瞻基还亲自画过猫。朱瞻基的《花下狸奴图轴》,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其上方中央款识“宣德丙午制”,上钤“御府图书”一玺。这幅画曾经被乾隆皇帝收藏,大家知道,好物事到了乾隆手里,他才不管是否会破坏原作氛围,一律题字盖戳。这不,《花下狸奴图轴》中间靠左的部分,那一大坨字,就是“高产诗人”在上边作的诗——乾隆皇帝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弹幕”高手啦。

要说爱猫,明宣宗可能还比不上明世宗朱厚熜。沈榜在宛平知县任上编写的《宛署杂记》,其中就记录了嘉靖皇帝和他的爱猫霜眉的故事。这猫很讨皇帝喜欢,旦夕陪伴在他身边,宛如侍从一般。皇帝休息的时候,它也不走,必等主人醒来才肯离开,进食或如厕。明世宗就封他的爱宠为“虬龙”。一日,虬龙步履蹒跚哭号着上前,不一会便走开。人们很快发现,虬龙静悄悄地死了,而它临死前还惦记着要跟主人诀别。朱厚熜惋惜之余,命人将爱猫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墓”。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