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秋猎图》局部
此卷布局繁密有序,山峦错落,画面是静止和片段性的,而人物活动则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延续性,如何将二者结合就很考验画家的创作能力了。表现带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山水人物,中国传统绘画的惯用手段就是利用长卷的形式,画卷的展开赋予画面一种流动性,画中人物的活动随观赏者的目光而移动,时间的维度就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
根据情节可以将全画分为三段结构,起首第一段描绘行营大帐的情景,众人在做出猎的准备;第二段画面以少年猎鹿为中心,人物突出而醒目;第三段画面表现大规模的围猎活动,情节丰富,气氛热烈。三部分画面段落分明而衔接自然。
在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之前,《元人秋猎图》未见有着录,画面上亦没有早于乾隆时期的收藏印鉴,此图的定名始于《石渠宝笈续编》,然而是否为“石渠定鉴”所鉴的元代画家手笔,有待商榷。以之题材和尺幅的鸿篇巨制,从传世之作的鉴审经验判断非民间之物,乃官制或宫廷奉旨之作。画中人物的衣饰发型明显是北方少数民族部众,行围射猎的场面描绘的真实形象,显示画家具有相关的认知经验和实际体验,对围猎生活非常熟悉。可以从画家的丰富而独特的围猎细节,及充满全幅的异族生活气息与场面。国内学者大多倾向性地认为创作时间大约为明末至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