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步》 49.6×59.3厘米 纸本设色 冯大中 2011年
时值2017年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将于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中国美术馆一层的1-9厅将被划分为若干个学术主题单元,呈现出当代工笔画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据本次展览组委会介绍,此次展览将延续上届被社会普遍认同的“工·在当代”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回顾展、学术提名展以及全国评选获奖作品展,以此来保证展览的完整性、学术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意在继续深入探讨工笔画艺术及其代表的内在精神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存在,关注其在创作语言、文化传承上的具体演进和面对的挑战。”展览组委会介绍。
被误读的工笔画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工笔画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此次展览提名委员、画家刘庆和表示:“人们对工笔的认识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工笔就是要画的细,画的逼真,要走向极致,但这只是工笔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全部。”不仅众多工笔画家产生这样的误解与误读,更广泛地存在于广大观众中。
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由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范迪安先生对工笔画的“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既可以作为工笔画的形式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在当代较为缺乏的工匠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时间性,需要沉浸巨大劳动的绘画形式。因此,除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之外,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精神投入和研究性投入,均需要被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也是蕴含在工笔画之中的艺术精神。他表示,这次展览通过广大画家不断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展开工笔画创作新的纬度这些现象,来共同分析思考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