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环太湖流域地区的浙北、苏南和上海一带,因1936年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
这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夹砂灰白陶鬶(见图),于1981年出土于浙江海盐县沈荡镇丰泉遗址。此鬶高19厘米,为夹砂白陶胎,胎薄体轻,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也是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陶质炊具。其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直口,卷沿,一侧有流,直颈下接以椭圆形腹,腹下连着三只等距离与腹部相通的空心袋足,袋足呈圆锥形,内侧有火烧的痕迹。肩与后袋足之间装有一扁平曲状把手,使用时,既可避免烫手,又能方便地倾倒出煮好的食物。此鬶在肩与前两袋足的相接处还加饰了凸起的绳纹。
此器造型独特,设计可谓精巧,不仅容积增多,受热面扩大,而且制作规整,外表光洁,既美观又实用,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一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