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学者解读敦煌前世今生:莫高窟1650岁高龄了(图)

学者解读敦煌前世今生:莫高窟1650岁高龄了(图)

2016-12-29 11:02 文章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之后,笃信佛教的东阳王元荣与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古称之一)刺史,又各修一大窟。此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长达1000年时间内,人们在前临宕泉河、东向三危山的鸣沙山东麓,密密麻麻地开凿了各种洞窟。据统计,古代僧侣信众礼佛的场所集中在南区,现存洞窟492个,塑像2000余尊,壁画4.5万平方米以及木构建筑5座;北区则是僧侣修行、居住、圆寂的场所,有洞窟遗址243个。

关于敦煌莫高窟创建的时间,不同的古籍记载概不相同。据五代敦煌写本《沙州城土境》记载,莫高窟“永和八年癸丑岁创建窟”,即公元352年创建莫高窟;而西晋《莫高窟记》却说“敦煌名士晋司空索靖在莫高窟题壁号‘仙崖寺’”,又将莫高窟的创建时间提前至公元290年左右。虽然古文献上对此莫衷一是,但学界普遍认可公元366年为莫高窟创建的起点。

为什么是在敦煌?

如果不是因为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你或许不会留意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敦煌。千百年间陆续建成的规模庞大的石窟群,让世人的目光齐聚在敦煌,哪怕漂洋过海,哪怕翻山越岭,也要来这里朝拜。

如此琳琅满目的壁画、彩塑、石窟为何发现于敦煌?开窟鼻祖乐僔僧人的停留是偶然还是必然?敦煌的前世今生,都逃不过历史车辙碾压的规律。

敦煌古称瓜州,历史可上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战国至秦,瓜州一带居住着塞种人、乌孙人和月氏人,后来,月氏人逐渐强大,打败乌孙人,赶走塞种人;西汉初年,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又强大起来,将月氏人征服后分别迁移至中亚(大月氏)和祁连山一带(小月氏);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以和亲、财宝换取边境的片刻安宁。

至汉武帝时代,汉朝主动抗击匈奴,一面派遣张骞出师西域寻找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一面以军事手段占领河西走廊。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四个行政区,“河西四郡”分别是张掖、武威、酒泉和敦煌。敦煌之名得以问世,并且成为中国西面的门户。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沿线带来了繁荣,地处丝路要道的敦煌经济、文化都开始腾飞。东汉末年,拒绝董卓征辟而隐居乡里的张奂,在敦煌收弟子千人,著《尚书记难》,儿子张芝、曾孙辈的索靖都长于书法。三国至两晋时期,宋纤、索袭、郭瑀等史上有名的“硕德名儒”大多在此隐居避世。公元400年,李暠以敦煌为首都建立了西凉王国,他广纳英才、大兴教育,令敦煌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方兴未艾,为佛教文化在敦煌的传播埋下了种子。

古敦煌犹如今深圳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商贸往来门庭若市,熙熙攘攘。

古时候的敦煌到底有多繁华?打个形象的比喻,正如著名敦煌学者王惠民此前接受采访时所形容,“古代敦煌就像现代的深圳一样”。如果你去过深圳,目睹了这座国际化的都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感受到沿海城市沐浴着前沿科技之风带来的生活便利,体验了一把“深圳速度”创造的日新月异,不妨想象一下,这样车水马龙、富贾云集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敦煌。

位于东西交通要冲的敦煌,是西行求法或东来传教的僧侣的途经之地,他们或传道授业,或普度众生,或稍作休整,都让敦煌这一方土地,成为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可见西域的文化对敦煌的影响之大。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