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三位学生用千颗钉子作画 还原哈萨克族转场文化(图)

三位学生用千颗钉子作画 还原哈萨克族转场文化(图)

2016-12-29 11:48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记者任娜 通讯员彭晗)一幅画、三个人、九十多个小时、一千一百多颗钉子……三位西电本科生,用钉子、线、木板这些最简单的材料,完成了一幅由钉子做成的画。用这样的方式,将哈萨克“转场”文化的场景展现出来。

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现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转场”。传统的“转场”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左右。每到秋季转场,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马等牲畜,长距离迁徙,跋涉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

“小时候跟着家人经历过‘转场’生活,全家男女老少骑在马上长途跋涉,浩浩荡荡地穿过草原,总觉得特别神奇,对这种文化也很感兴趣。”这幅“钉子画”的主创者、来自西电计算机学院的哈力别克·阿斯吾拜同学告诉记者。他和两个哈萨克族同学为此特地在学校的东门租了房子,白天没课的时候就轮流制作。为了使作品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选择了钉子、线这些最简单、最常见的材料来还原最初的画作。谈到创作过程,哈力说:“在木板上钉钉子的时候声音会特别大,怕影响周围邻居休息,我们一般都是在早上十点之后才开始钉,先勾勒出大体的画面,然后一次性钉完所有的钉子。”

为使作品的效果更加贴近原型,他们选用了一块高1.2米、宽2.1米的木板,一比一地还原了原画本身的尺寸,用顺时针正方块的缠线方式将黑线均匀地缠绕在钉子上,最终呈现了这幅充满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钉子画”。“我们想通过这幅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场’文化、了解哈萨克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是我们的自觉意识。”哈力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这幅作品能放在展览馆中,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