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流光溢彩与吾道至简——评吴山明先生青瓷绘画的墨彩风流(组图)

流光溢彩与吾道至简——评吴山明先生青瓷绘画的墨彩风流(组图)

2017-01-11 11:1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蒋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吴山明作品


吴山明作品

(三) 众所周知,每一艺术品种对应着一款最佳的表现样式。于吴山明先生而言,运用宿墨、浅绛水彩乃至于洗笔的残墨杂色,挥洒一枝秃笔,在宣纸上一抒胸臆,已达心手相应之境。将这些技法移植到青瓷上,虽然经历了几许波折,几回寻觅,但也不算太大的障碍。在青瓷素胚上挥书作画,因其表面细腻,倒无滞笔之感。凭其扎实的功底,掂一枝或大或小的笔,醮适当的黑釉与彩釉,将胸中之形抒写于瓷胚,无论远看近观,仍如一幅水墨作品。神奇发生于入窑以后。经高温的焠炼,且朝着符合人们时代审美的宿墨方向蜕变,在出窑的瞬间幻化为独特的吴风样式的艺术品。 展览中,《水秀篇》内较有代表性的有《祝福》、《卓玛》、《初春》和《雪域丫头》等。这些作品的样式在青瓷中属于瓷盘或圆形瓷板,在传统绘画中称为纨扇或圆光。这些作品的题材源于吴山明先生的写生稿,或许出于偏爱,这些写生稿早已成为他的腹稿。取一青瓷端详,掂量尺寸造型更适合表现哪类题材,作出了选择,山明先生便在他脑海的图片库提取相应的物像,然后不徐不疾地写到青瓷器上。从孩童可爱呆萌的表情与少女俊俏的外貌判断,吴山明先生在创作时无疑注入了太多的情愫,这在文艺理论上可以称作创作的移情。 同理,《水秀篇》中的《祖孙》、《母子情》、《草原能人》和《祖师达摩》等,画家的重点更多在于表现同框中的不同肌理。祖父或奶奶的饱经风霜的脸庞,那皮肤的褶绉中蕴含着的人生艰辛,衬托着孙儿无邪的目光和稚嫩的脸蛋……还有那老皮袄,无一不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草原能人》和《祖师达摩》应属同一类作品,主题虽然有世俗与宗教之别,但描写的对象都是人,从着衣装饰到神态的刻画,表达的是人生的智慧和禅师的淡定。 《山青篇》中,吴山明更多地将作品绘制在青瓷的缸、罐、瓶、盂、洗之上。吴山明每每利用器型的不同,巧妙地将一幅幅人物或山水或花鸟表现在凹凸的或弧形的器物表面。这种将平面的绘画移植到立体的器物之上,需要作者兼顾观赏者在不同角度的视点,还要提前预见到烧制后的最终效果。好在山明先生有的是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强烈的创作激情,明净剔透的大量作品是其最好的诠释。 山明先生曾经说过,遍阅中国画百年以来的变革,要突破传统、风格与范式,必须向“西”学习,以“写生”融会原有的体系,而写生往往又为写实造型束缚,因此虽有“没骨法”辅之,然终究没有形成超越传统之大局面。因此山明先生重新回到“写”的境界,此时的“写”既是书写也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内心表现。他认为青瓷与绘画艺术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书画入瓷要拿捏准度。青瓷工艺大师与会画瓷的画家结合历史上比较少,青瓷的烧造,乃至绘画,一般都是由青瓷工艺家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并烧造完成,这是由青瓷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决定的。青瓷与青花、景泰蓝、五彩等不同,青瓷瓷质精美、釉色润泽如玉,在瓷器史上闻名中外并经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它的本色美,不适合画很多花样,过多的装饰可能会破坏这种美。将画家与陶艺家结合完全是个新课题。他认为在素雅的青瓷上加适量的绘画,在不破坏青瓷本色美的同时增添青瓷新的美感,增加青瓷美的丰富度。使国画和青瓷瓷器作为两大国宝,能够完美的结合,必将使中国青瓷在原有光辉的基础上添光溢彩。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说的那样:吴山明先生作为中国当代画坛的领军人物,他对艺术的追求、对青瓷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实践,他的青瓷绘画线条洒脱优美、墨色酣畅淋漓,使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灵动、飘逸和古老青瓷艺术的内敛、凝重有机结合,正所谓:“水墨淋漓,瓷化为五彩斑斓”。这是青瓷发展史上的头一次,也是青瓷艺术的重大革新之举。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