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
2016年11月,在嘉德秋拍上,一件清晚期拓本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以140万元起拍,最终成交价1138.5万元。一件拓本拍出超千万元的高价,令人称奇。之所以拍出高价,其一,毛公鼎是青铜重器,鼎鼎大名;其二,此拓本年代较早,为吴隐旧藏陈介祺监拓本;其三,最重要的是有吴昌硕、张祖翼、陆恢、吴臧龛、褚德彝、王国维六名家题跋。此六名家题跋本,洋洋洒洒数千言,确实是传世毛公鼎拓本第一,名不虚传。
金石之学,自乾嘉始成为士大夫收藏与研究的重要门类,民国后更为兴盛,金石学家辈出。毛公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于陕西宝鸡岐山出土,清咸丰二年(1852年)为陈介祺所得,又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后辗转归大画家叶恭绰。叶家因生活所迫,将此鼎抵押给银行,由巨贾陈永仁、陈利仁出资赎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的价值,非同寻常,商周青铜器,文字最多、字体古貌者首推毛公鼎。
近两年国内拍场金石碑帖行情明显升温,“黑老虎”精品成为藏家追捧对象。2016年春拍上,谷牧旧藏,康生、郭沫若题跋的“汉代莱子侯刻石”以2070万元天价成交,创造了金石碑帖成交纪录。但碑帖收藏有三大要点需要注意:其一,所拓器物必须是重器,在历史有名;其次,拓制年代要早,要精;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有名家题跋,否则价位将大打折扣。碑帖因涉及金石学、书法、文物、历史等知识,门槛较高,大众化还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