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组图)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组图)

2017-02-03 11:11 文章来源:月雅书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

但他家庭的命运却一直在走下坡路。陈洪绶的父亲死得很年轻,三十五岁即告别世界,此时陈洪绶不过才九岁。十八岁时,母亲也去世了。剩得一个哥哥,却没把他当至亲的亲人抱在怀里一起取暖,只唯恐他分走了家产,竟至对弟弟加以逼害。

陈洪绶心知肚明是财产惹了祸,不想手足相残也不愿作一分计较,留下财产给哥哥,念一份虚空的爱,永远离开了家,自谋生路去了。

陈洪绶有如此气度的处世态度,固然在其天性纯良,不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不到二十岁时已很了解自我的才能,相信不用争家产也可以活得够好。

确实,他的人生苦恼,从来不在钱上。

陈洪绶在家时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师蓝瑛教其绘画,此位人物是明代浙派的著名画家,他识得陈洪绶时,自己二十三,陈洪绶十岁。年岁隔得不太遥远,又惊异这个十岁孩子的天赋才能,从此作了他的师,亦作了他的友,很长时间内,二人总在一起切磋画艺。

由此可知,陈洪绶绘画的起点,与他的开智,是如何的高,有多么的早。

待陈洪绶离家而至绍兴独立生活时,他又拜了当时的思想名家刘宗周为师。这位明末的重要思想家是浙东学派的创始人,十分强调人要有独立的人格与行动力,他在思想上对陈洪绶的影响,可说是终身的。

落实到绘画上,要说陈洪绶的独树一帜,那种特殊的强烈的表现形式,旁人是从未想到过的,既难以模仿,又难以突破。

从才能上来说,陈洪绶非常的早慧,非常的个人化,非常的独特。但这并不表明,这种绝顶聪明的人就会考试。

他反而有可能是最不适应某种社会秩序与规则的人。

科举制度是被确认了的社会规则,凡有一番抱负之人,不通过这种考试就跃不上大展身手的那个平台。

陈洪绶三十岁那年中了秀才。但这只是昙花一现的一次胜利,此后他屡考屡败,考了十多年,最终知道他要与仕途作永远的告别。因为一件事情折磨人十多年,放下当是唯一的选择了。

但这个考试败北的人并非一介真正的失败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才能,被当时的崇祯皇帝大为看好,一纸命令传他进宫,要他临摹宫内的历代帝王图像。

此次进宫,陈洪绶饱享眼福,得以纵览内府的大量藏画。这种机会对于他这种读一叶便知秋的人来说,引起的震动可说是不小的,他迅速地吸取着他需要的营养,通过反复的研究与比较,更加确立了自己那种有特殊表现力、不必咏美的艺术形式。

崇祯皇帝本来的意思是说,让陈洪绶永远在宫内画画,作一名内廷供奉。这样的大才,以如此的方式服务于朝廷是再好不过的。

但朝廷也真不是一个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呆下去的地方,皇帝身边若有奸臣或佞臣,过于有才气与气魄的人便会让这些人很不爽。

小人不爽,陈洪绶见着他们更不爽。所以即使皇帝待他再好,他也并没有在宫内继续呆下去的想法,不久即返身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诸暨,过他的文人生活。

这里有个小细节很值得品读,就是陈洪绶返回诸暨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曾去五十里外的绍兴居住,而住下的房子,是我们很熟悉的另一个大画家徐渭的故居。他将它命名为“青藤书屋”,在这里以画为生。

这真是美术史上的一段小美谈。徐渭逝世后的第五个年头,陈洪绶来到这个世上。两位巨匠人物从未蒙面,但竟以如此的方式神交,天地如有灵,他们彼此都将感到太幸福的吧。

今天我若是说,想去沈从文故居住下,写写字,看看他看过的风景,那该是多么荒诞不经的事啊,虽然我是真的如此想。

在中国的历史上,崇祯皇帝(1610-1644)不是一个好名声的皇帝。不管原因有多复杂接鼓传花的此朝廷,往往是上一个积弊深重的朝廷的恶果明朝是在他的手上灭亡的。国不在,人也将不存,皇帝在三十五岁的英年随国亡而自缢身死,而他那么多的臣民,在灭了明朝、杀人如麻的农民领袖李自成的手下,当如何活下去呢。

可以说,陈洪绶及身边之人全是朝代兴亡的直接受害者。或者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兴亡必然是血腥刺鼻的杀人史,而并非什么文明史。

亡国之前,陈洪绶的生活再不顺,可天尚未垮下来,且名声巨大。皇帝爱他的才能,民间也爱他的才能,实在是他的绘画太有特点了,初觉怪异,继觉有味,再觉回味无穷,更何况他的版画简直是一绝,他要以文为生,好好活下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不过国破而家亡,陈洪绶不仅自己曾被清兵俘虏过,几遭杀害,他的众多师友与名士知己,不是由于抗清而殉国,就是誓死不从清王朝而自杀。他的老师刘宗周就绝食而死。

陈洪绶没有慷慨赴死,他在痛哭流涕之后,剃削一头青发,入云门寺为僧了。

他的心中装着这不能救国的满腔痛苦,入寺后便把自己更名为悔僧或悔迟,为国,为皇帝,也为友,为自己。

天垮下来后的日子,陈洪绶是怎么过的呢。

他是万念俱灰了的,曾写下“此身不死不胜哀”的句子,痛呈出一颗文人对人间的良心。

他喝酒,纵情,爱女人,夜深人静后饮声泣泪。

但早晨太阳升起,他又打起精神,铺开绢布与宣纸,泪墨齐下画画。

事实上,自明朝1644年灭亡,到陈洪绶1652病逝,这中间不过只剩了八年的时间。就是这弥足珍贵的八年,因为精神上处于绝境之中,对人世有了最痛切的了解,他的创作才更深入,风格上更奇绝,塑造人物形象时才更具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的花鸟、山水、人物,以及他的传世经典版画《博古叶子》尤其是《水浒叶子》,忽然全都在生命的后期,集了大成,一切都那么神采奕奕,风格凸现。

是他把活着的煎熬,化成了生命本质上的一种张扬。

陈洪绶幼年是一个幸运的宁馨儿,父疼母爱,举家呵护;少时则好着鲜衣,好吃美食,好书画也好良辰美景;随着岁月延伸,抱负不展,生命渐渐黯淡;及至晚年,国亡家破,性命艺术样样不保,遁入空门无非只为避难,真的是万念俱灰。

但总还有一念未毁,那便是这关于生命不死的艺术。

我向来认为人的活着,分形式与内容之说。只有形式的,是行尸走肉,来与去空无意义;但若形式包含了内容,生命便将远远超越那个形式本身了。

陈洪绶在艺术上的一念未毁,便是他超越了这有限的形式,永远对世间贡献了他的有内容的生命。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