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任仁发 秋水鳧鷖图轴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富有元代特色的隐喻
任仁发在画马之外,更体现出对隐喻的热爱。隐喻是古代文人的特色,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由宋入元的士人从处境到心境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种种原因,文人常常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这使得元代文人画成为一个充满"隐喻"的世界。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较为稳定的仁政"隐喻"和风格"隐喻"等基本模式不同的是:元代文人画的隐喻更多体现在文人于易代之际在失国之痛、国家治理、文人自身际遇以及对佛道观念的接纳等方面。"隐喻"的方式使得元代文人画成为文人感悟生活、政治表达和宗教表达的工具。
任仁发的代表作《二马图》就是承袭并发扬了唐人画马的高超技艺传统,以写实手法,通过肥瘦两马之对比,以马拟人,以物喻世,针砭时弊,抨击官场腐败。
任仁发借用两匹马来评论官场的得失利弊。他将画中的肥马,比喻成为官不正的贪官,他们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壮;又将画中的瘦马,比喻为廉明勤政的清官,因为忙于政务而累得皮毛剥落,骨瘦如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作者在画中还安排了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那就是那匹肥马马首挽着笼头,但是缰绳却松开了,拖在地上;而瘦马不但有笼头,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一匹是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就会无法无天,鱼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克勤克俭。
任仁发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他在跋语中先叙述了所画的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作者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7年增值6.5倍
虽然任仁发名气不大,但是如果你是早年入手的如今已升值多倍。据大数据统计,任仁发的作品涨幅巨大。此次拍得天价的《五王醉归图》曾在2009年以4658万港元拍出,7年时间增长了2.6亿元,增值6.5倍。而当时《五王醉归图》就已是当时的一件天价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