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中国美院国画招生增考诗词 中国画教育开始纠偏(组图)

中国美院国画招生增考诗词 中国画教育开始纠偏(组图)

2017-02-20 09:0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素描是一种游戏规则,但是否需要看个人选择

也许艺考“诗词化”是文化“转向”的一个符号,但走访艺术类书店,不难发现显著位置摆放的多为素描、色彩等应试书籍,西方绘画大师作品、中国传统绘画经典并不放于视觉中心,而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类的书籍几乎难寻踪迹。书店书籍的摆放和分类,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中国当下的艺术现状。

艺术在中国远未普及,艺术类考生存在着视应试素描书为“宝典”,却不知经典绘画为何物的现象。但事实上中国的应试素描只是西方某一特定时期写实素描表达方式,而色彩老师的标准仅处于“印象派”时期,也不具代表性。而相比之下,如今西方艺术学院则更注重考生是否热爱艺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画专业是否需要考素描成为了一再被探讨,却一直无法解答的问题。

在延绵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上,从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的工匠,到山水画的范宽、李唐、倪云林,再到人物画的顾恺之、吴道子、陈老莲、任伯年,他们都没有接触过素描,他们的作品成为后世楷模。西方来的郎世宁将西方绘画的明暗技巧融入中国工笔画中,但在如今看来绝非上品。

其实东方和西方属于不同的艺术体系,对此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认为东方是线条的艺术,而西方是团块的艺术。

而就观察方法而言,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了一套带有科学体系的“透视法”,人物、山川都在一定比例之下有理有据的在空间中呈现,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则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世外哲学,中国画的透视是“三远法”,欲表现山高,以云烟锁之。而西方艺术发展到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却开始崇尚东方的观察方式。

那么素描色彩对于中国画而言,是否真的不重要?对此,谷文达认为:“其重要性不在于是否需要素描和色彩,需要或不需要不是游戏规则,而是个体的取向和选择。”

从小处说,中国有众多的美术学院,每个学院在教学上都会有所侧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个艺术学院考生选择的艺术之路。对于学校而言,是通过不同的侧重培养出不拘一格的艺术人才。

但不管如何,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是完全没有必要将西式素描与色彩作为必考项目的,相反,除了增加诗词,还应增加整个传统文化的底蕴的考查。

而对于油画与设计等专业而言,则不可放弃素描。

此次,中国美院以整首诗词为题,叫好者不少,但张伟平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启动,中国画深深蕴含着这一文化精髓,又是最易唤起人们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相信其运行轨道一定会得到纠偏。美院招生,应该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套路。诗意的考题,确实能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否真的能够考出考生的基本功和文化素质,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出题者的关注点应该着眼于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中国画基础能力(如勾皴擦染点),如果技法不过关,就急着表现“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意,不是“附庸风雅”吗?“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意考题,出现背景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宋代,面对的对象是考察“国家级”画家,切不可不顾古今的不同社会背景,同日而语。

附:2017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专业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画一

命题创作,2.5小时,满分100分

题目:唐代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要求:一、根据诗意,结合你的绘画经验以及对全诗的理解,画一张主题创作,题材(人物、景物、植物)自拟,表现形式不限,不得抄袭背默他人作品。

二、构图比较完整、造型比较生动,表现技艺比较娴熟,富有意境和想象力。

三、题跋必须抄录全诗,注明时间、地点,不得署名,不钤印,试卷竖式

四、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画稿必须全部上交,交卷时请将自己最满意的一张放在最上面,作为评分依据。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