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特瑞尔《Pelée》,2014。致谢:Pace Gallery
区别于将光线视为辅助媒材的艺术家,特瑞尔把光线本身当作唯一的创作素材。特瑞尔出生于一个基督教贵格会信仰的家庭,随后在波莫那学院(Pomona College)学习了心理学专业,并同时学习了数学、地理与天文学,因此自小便崇尚的自然性宗教冥思与专业严谨的科学性始终贯穿其创作之中。“成为光“(belight)是特瑞尔创作中强调的主体意识,如同艺术家本人的兼具性或是光本身的双重性质一样,这句话既具备《创世纪》般宗教式的神秘体验,又涉及科学范畴的抽象认知。重视光本身,“让观众如同重视黄金、白银、绘画或者器物那般重视光,对我而言至关重要。”
实际上,将光作为创作媒介的探索在1960年代中期颇为前卫,以罗伯特·欧文、道格·惠勒为首的艺术家在美国洛杉矶发起“光与空间运动“,特瑞尔也加入其中,并随后成为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的先驱艺术家。去除了其他光与空间运动艺术家作品中层叠的视角与交织的多维空间平面,特瑞尔的作品带有当时盛行的极简主义特征,通过严密精准的几何光学计算来影响和调动感知与心理。
特瑞尔颠覆了古典画家历来所追求的从二维到三维的真实性,创造了一种从空间到平面的逆向运动,对视觉机制的传统性进行挑战与重组,如犹太教中的卡巴拉圣树(Cabala)一般,逃逸真实视觉机制,回溯到太一的无限。解读特瑞尔作品的过程,颠倒了原本人们对幻觉与错视的认知,在感官识别活动触发的投射过程中进行视觉再现与心理的矫正,以实现感官上的超验。
不仅如此,特瑞尔认为他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慢艺术运动“,是那种“为了一个个体而创作”需要花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慢慢观赏的作品。作为贵格会的终身教友,他为贵格会设计了“活栎树集会所“(Live Oak Meeting House),其中屋顶的代表作品《天窗(Skyspace)》,这是一个容纳15人的空间,观众坐在边缘的长凳上凝视空间中唯一的天窗。其灵感来自于贵格会的会面仪式,长时间的凝视带来冥思般的平和、沉静与纯净。
里程碑式的作品《罗登火山口(Roden Crater)》,则是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座死火山的喷火口改造成为可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台,借由自然荒野的壮美与人工光学装置的巧妙计算与布局,形成科技与自然的统一,自下而上地探索宇宙与世界的未知与无限可能。
作为特瑞尔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龙美术馆的展览涵盖了特瑞尔五十年来的艺术作品,包括灯光与空间装置、摄影及版画。其中,特瑞尔为龙美术馆空间设计的全新场域特定作品使得此次展览成为2017年伊始最值得期待的展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