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组图)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组图)

2017-03-09 09:25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开幕现场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第一部分“守望”,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引导下与敦煌结下的深厚渊源。下设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从巴黎来”与第二单元“敦煌血脉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

顾了常沙娜早年随父亲常书鸿辗转于巴黎、北京、昆明、重庆、敦煌的非常岁月,记录了常沙娜在特殊历史时期与吕斯百、王临乙、王合内等20世纪重要艺术家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在父辈教育与影响下,常沙娜建立起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成为后期引导常沙娜开展艺术设计与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则。常沙娜自12岁来到敦煌,就和莫高窟中的艺术世界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三单元“传写敦煌情”主要呈现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临摹作品。1945年至1948年,包括巨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变》在内的所有临摹作品都是她在14至17岁时完成的创作,她以整理性临摹为主要手法,作品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常沙娜说,“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此部分呈现的三十余件临摹作品,便是这段特殊经历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份重要艺术财富。

第二部分“凝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艺术元素的研究与拓展。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新中国设计”,展现的是常沙娜自50年代以来参与完成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任务。常沙娜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设计,作品不仅凝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更显示出新中国的气度,代表着常沙娜对传统艺术精粹的提炼与升华。同时,常沙娜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敦煌图案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之一,第二单元“敦煌图案研究”,即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整理。多年来,常沙娜潜心于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各类图案,如人物的服饰、头饰、佩饰图案;建筑的华盖、花砖图案;还有隐藏在繁密壁画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由此积累下来一大批图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多姿的形式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与繁华,更使我们从图案与设计角度重新审视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传承”,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图案教学中的研习与应用。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一花一世界”,展示常沙娜的花卉写生作品。常沙娜说:“我在图案教学中把握的就是两方面——民族的传统和生活的自然。”如果说此前主要展示的是“民族的传统”,那么在此则主要呈现的是“生活的自然”。其花卉作品温婉可人,又不乏生命的茁壮与坚强,是为艺术家个人的真实写照。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第二单元“古韵扬新风”,呈现了常沙娜对于敦煌艺术图案的设计应用。50年代,常沙娜在林徽因的影响下,走入艺术设计领域。1956年,常沙娜调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其熟悉的敦煌艺术与艺术设计知识相结合,并赴诸实践,做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艺术设计作品。

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敦煌艺术与自然形态的多重滋养下,常沙娜先生以纯粹的艺术态度、隽雅的艺术格调和崇高的艺术境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倾其一生于敦煌艺术和美术设计领域,不仅在保护、延续并推广敦煌艺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在传承与活化中华文化艺术方面不辞辛劳,戮力前行。

展览举办之际,常沙娜向国家捐赠了其个人24件艺术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丙申岁末、丁酉年初不顾身体辛劳,铺纸备墨,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国家,体现出其崇高的艺术境界和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的鼎力支持。这两幅作品,将作为常沙娜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气息和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享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2017年《文殊变》的重绘与捐赠,更将作为国家艺术收藏的一段佳话,永传后世。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展出至3月19日。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