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十分火爆,许多观众都是排队一两个小时以上才能购票进入。“大英展”有哪些看点、故事及感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做了一番梳理。
这些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以下简称“大英展”)十分火爆,自3月2日向观众开放以来,一周六个展览日每天都要接待数千参观者。从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排队安检,到国博西门排队购票进入,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广大观众前来观展的热情,在许多展览早已免费参观的情况下,对好的展览,人们还是愿意掏钱进行消费的。
“大英展”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记录,之后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巡展。这一展览已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家博物馆展出,中国大陆是世界巡展的重要一站,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在国博的展出到5月31日结束,6月至9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大英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试图通过一件件文物来说明人类文明的相互交融和影响。在中国的展览共分序言、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变革与适应、邂逅与连接、我们创造的世界等九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