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物》展览现场
记者:最初有想过把摄影当做作品来展示吗?
王剑:也有,但是从来没有这个机会,所以这次非常意外,也挺幸运的。我跟Adrian语言无法沟通,但我觉得跟他有很多心灵相通的地方。第一次他来画室的时候,就像大宇说的那样,我真的是眼睛冒光,之前我根本不在乎跟别人的交流,因为我觉得反正也没人懂,无所谓的。但是Adrian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一个人竟然通过画面,通过作品,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可以交流了,那种感觉是非常棒的!我第一次感觉我不用太多解释,他也非常懂,这也是为什么在策展、布展的过程中,我完全不用担心。不仅仅是他在策展方面非常专业,他对我作品的理解也非常准确,包括布展时对角线的运用,因为在我的作品里,对角线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些他都非常敏感,我特别幸运能跟偏锋这么专业的画廊,还有Adrian这么敏感的策展人合作。
记者:Adrian先生,当时您是怎样考虑把摄影也拿出来跟作品一起展?
Adrian:我们有一个讨论整个展览的微信群,我问王剑绘画作品的灵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就说好多是用相机记录的草稿,他把那些东西发过来了一些,我觉得每一张摄影根本不是草稿,那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应该在画廊里展出。后来王剑挑了一百多张摄影发给我,我全都打印出来了,打印出来后,我在办公室里特别兴奋,各种排、各种组合,他们应该放在绘画作品旁边,它们就是创作的痕迹,它们本身也是很认真、很严肃的作品。所以后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这个相片到底应该怎样展示,放在什么位置?下一个挑战就是选作品,我们从几千张作品里挑出来一百多张,挑出一些能够符合这个展览主题,还能够讲一个故事的作品,所以花了好多时间,反复推敲。
好多策展的想法是从挑选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开始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黑色的作品。那些作品是关于无物的,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最早的策划还是围绕黑色的作品,年中的时候,王剑画了白底的作品,开始创作偏浅底儿的油画作品,再过一段时间才发现摄影作品。我觉得最棒的是,我来到空间之后,他们把所有王剑的作品,不管是白底、黑底、麻布底的全都拿到空间里来,我可以完全从这里面来选。我之前在美术馆的策展环境下,不可能把想要的作品全都拿到空间里来,画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王剑也比较自由,给我很大的空间来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精选出一批作品,所有作品都是反映了不管虚空、无物、缺陷,不在场等等,每个作品多多少少都能反映出这种感觉,这是一次再提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