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本)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卷
乾隆皇帝认定这件画给“子明隐君”的《富春山居图》才是黄公望(1269-1354)的真迹。自第一次南巡前后,便经常携于行箧,每遇佳山胜水,便取出留咏。南巡亦不例外。他曾题识云:“六度南巡,所历江山风物,气象万千。时展此卷印证,无不契合。”除第五次南巡未留题咏,无论在绍兴、杭州、灵岩山、栖霞山,皆对景留题。
在所有的书画收藏中,“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应是乾隆皇帝一生最亲密合意的重要旅伴。
事实上,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相关名人题跋,这一切都把乾隆蒙骗了。事实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乾隆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这卷后人仿造的《富春山居》“子明本”不但被他视为珍宝时时带在身边,对此画大加叹赏,屡屡题赞,甚为喜欢。而且黄公望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乾隆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在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的附和下认定后者是赝品,编入《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20世纪30年代(1933年),故宫重要文物南迁,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等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真假《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推翻了先人的定论,还它一个真实的面目。直到随其他文物一起南迁。而今,这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进献”之作
每次南巡行李箱内的作品,都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减。出发前,他们挑选与行程相关的宫中旧藏,同时也将新献未及赏鉴的作品一并收拾。启程后,行李箱除了收入乾隆皇帝自己沿途的书画创作,由作品题识或贡单等资料可发现旅程中亦得到各地官员仕绅进献的作品。从这些纳入行李箱的作品,不仅能更了解乾隆皇帝的品味,也可一窥君臣间相互揣摩与回应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