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龙在翻看收藏的古籍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自古就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古玩文物行业。
说到这一行,首先想到的是名人字画、珠宝玉器,不会有太多人联想到一本古籍。实际上,有的古籍不比字画、珠宝的价值低。
2005年,成都一位古籍玩家,就捡了个漏,花2万多买了一本南宋《金刚经》孤本,三年后卖了160万。这本古籍还有幸成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辗转千年岁月,一缕书香不断。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穿越文化之旅,探寻遁世古籍。
四川省图书馆,暗藏两大镇馆之宝:《洪武南藏》、《华阳国志》。其中《洪武南藏》为孤本,是存世最全的一套刻本古籍;《华阳国志》则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版本,目前仅有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存有两部残本。
古籍浩如烟海,不乏民间传奇。成都一古籍玩家曾制造“捡漏”经典:花2万多买本南宋《金刚经》孤本,三年后卖了160万。无论公藏私藏,好的古籍都是“深闺”珍宝,秘不示人。而我们只能保持这样的心境: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