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刻花牡丹纹长颈瓶, 成交价1990万港元
欧美大藏家释出藏品体系
保利香港在这次5周年春拍中新设了“玫茵堂”瓷器板块,结果反响也十分热烈,27件玫茵堂珍藏的元、明、清御窑瓷器,成交率达100%。27件拍品虽是小品居多,但品质水准上佳,其中一件青花花纹绶带耳葫芦瓶以1003万港元成交。
玫茵堂是由瑞士藏家裕利兄弟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以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著称,可与西方的艾弗瑞·克拉克及大维德两位中国古董大收藏家齐名。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刘益谦用2.81亿港元竞得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玫茵堂的珍藏。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玫茵堂的2000件浩瀚收藏都是秘不示人不为人知,一直到1994年,德国学者康蕊君女士编纂的《玫茵堂藏中国瓷器》图录首两册出版,这批精美的中国瓷器第一次震撼世界。同时,大英博物馆等地开始陆续展览部分玫茵堂藏瓷。
在裕利兄弟中的弟弟去世后,2011年开始,香港苏富比连续推出了玫茵堂专拍系列。艺术市场评论人士周峰认为,尽管玫茵堂的瓷器已经在香港苏富比多次拍出过亿天价,但如果仔细欣赏研究已经在市场上露面的这两百多件藏品,我们不得不感叹,一个全球顶级的收藏体系,不仅仅有最精美昂贵的艺术品,还要有广博的艺术史厚度,玫茵堂的每一件收藏几乎都可圈可点,而又带有收藏者自己的审美趣味。
他认为,中国内地的古董收藏和市场如今既面临着机遇,又陷入了尴尬,古董也是中国收藏者的传统大项目,但受到精品逐年减少,赝品仿品泛滥的制约,古董市场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市场各方都在期盼真正的精品出现。
无奈之下,反观内地的几场春拍预热的古董专场,几乎没有特别精美或者十分特殊的藏品出现,所以也没有高价成交的拍品,拍卖公司将重点放在新老藏家对于艺术品“趣味性,文化性”的引导上,如提高专场对文房布置要求,加入更多陈设用器及载体,或通过瓷器、家具、文玩等系列一定主题的藏品,来体现藏品拥有者个性化、独特化的艺术审美趣味。
翟健民看到,20年前,宋瓷还处于市场的价值洼地,但那时香港收藏家也一直在收藏,直到十年前,内地的藏家开始关注宋瓷。2008年,一件汝窑花盆在香港苏富比拍了3000多万港元;2012年,一个汝窑的盘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2亿多港元,2016年9月15日,一件建窑油滴天目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以7807万元创建盏世界纪录,买家就是中国藏家,这是瓷器市场的一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