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刻花牡丹纹长颈瓶, 成交价1990万港元
收藏理念决定不同道路
古董拍卖以瓷器为主,包括明清瓷、高古瓷等,囊括了家具、玉器、文房等杂项,本季香港春拍中每个门类的代表性拍品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古董是延续了纽约亚洲艺术周的好氛围,尤其是以2.29亿港元成交的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大碗,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业内人士指出,2005年时就有一个2亿多的鬼谷子下山,现在市场要是还有能到这个级别的藏品,买家也能追捧到两三个亿;不是市场不好,有钱人仍然有钱,但没有足够高端的藏品吸引他们,所以市场呈现平稳状态。
在欧美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古董市场上,几大海外收藏家的藏品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2015年纽约佳士得那场为期五天的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堪称拍卖史上最为隆重且最具号召力的拍卖盛会,六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1.3亿多美元(约合人民币8.16亿元),同时刷新四项世界拍卖纪录。
安思远出身纽约曼哈顿显赫家族,他生前是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被誉为“中国古董教父”,“我或许不是最伟大的,亚洲艺术品商,但一定是最富有的。”安思远这样评价自己,除了富可敌国的藏品,更多的可能是在强调,他内心的富足。
“中西方古董收藏家的理念有一定的差距,内地的一些传统收藏家非常看重对藏品的长久持有,并且希望能够在家族中传世,常常强调自己只收不卖,对待藏品流通带有一些偏见。”周峰表示,一些内地收藏家喜欢自己能有几件镇宅之宝,似乎这也能象征他的鉴赏品位和收藏实力,实际上有的人的古董收藏就止步于此了,再也没有更广泛的收藏和研究,这怎么能算是真正的收藏家?而一些欧美的收藏家更是兼具了古董商的身份,但这不影响他们收藏的体系和高度,他们为了一件更需要、更适合收藏体系的艺术品,而卖出最精美的藏品也在所不惜,他们也非常注重藏品的传承,有的家族收藏历史达到上百年,但这并不局限在某一件藏品,家族收藏经常出现在海外拍卖会上,固然有后人在遗产税方面的考量,但是最根本在于收藏理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