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中的天价拍卖现象(图)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中的天价拍卖现象(图)

2017-05-08 13:48 文章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处在食物链顶层的当代艺术品,是出现在苏富比、佳士得夜场拍卖中的作品,至少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艺术家的作品才有可能入选。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艺术毕业生,能够进入食物链顶层的可谓凤毛麟角。他们如果想进入艺术界,就得租用工作室,并在工作室展出他们的作品,此外,他们还得到画廊去推销自己,“据统计,同一时间在伦敦街道上寻找画廊代理的艺术家约有15000人,纽约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展销机构是艺术家合作组织和自费画廊,由艺术家自己掏腰包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再上一级是所谓的“高街”(HighStreet)画廊,专营那些被主流画廊拒绝或还不够成熟的艺术家。但上述这些地方展出的作品“得不到艺评人的关注,作品也很难卖出去。即使真的卖出去了,通常也没有太高的转手价值”。英国传媒业大亨查尔斯·萨奇(CharlesSaatchi)直接到金史密斯艺术学院的毕业作品展中挑选作品,打造出“英国青年艺术家”(YBA)这个品牌并捧红了其中的达明安·赫斯特,这是收藏界一个百年难遇的传奇故事,很难被复制。投资客如果因为贪便宜而直接去收购学生作品,只可能落得血本无归还遭人耻笑的结局。只有在纽约、伦敦等中心城市开设的主流画廊,才能真正形成当代艺术品交易的一手市场。作为当代艺术界的把关者,“主流画商举办的第一场展览,是艺术家进入主流艺术圈的跳板”,如果第一次展览成功,艺术家就有可能进入小型艺术博览会,然后再在其他城市的主流画廊中展出,之后,艺术杂志开始刊登并讨论这些作品;“如果艺术家在毕业一两年后还找不到主流画廊代理,或者作品无法登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或艺术杂志,他的价码恐怕就永远上不去了”。

汤普森走访了很多画廊,在他看来,“画商是一群最严谨的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对自己卖的艺术品非常了解,堪与美术馆策展人或大学教授媲美”。一位画商对他说,“她每年要看1000张幻灯片,参观50间工作室,从里面找出5~10位新晋艺术家来举办联展,然后每年再从中挑出一两位作为画廊长期代理的艺术家”。然而,即便经过了严格筛选,主流画商也很难直接从新晋艺术家身上获利,因为他们得付出大量的展览和宣传成本(通常的规则是与艺术家在一手市场的交易中五五分成),他们所期望的是手下的艺术家能进入二手市场,成为自己的摇钱树(每5位在主流画廊中办过个展的艺术家中只有1位有此希望),但是,艺术家一旦出名,就会考虑跳槽,这种情况使得主流画廊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在主流画廊之上,是经过岁月考验的名牌画廊,如高古轩、白立方等约20家国际知名画廊,“他们代理取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但比例还不到当代艺术家总人数的1%”。名牌画廊常常以低价将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出售给名牌美术馆、名牌藏家或免费借展,这既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笼络艺术家的一种方式。谁手里掌握的“美术馆”级别的艺术家越多,谁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

汤普森总结说,一个当红艺术家的成名经历是“先被主流画商签下并举办展览,随后通常能得到明星画商的代理;在得到相当高明的营销宣传后,其作品被知名收藏家或美术馆收藏;然后出现在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拍上”。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顶层的是知名美术馆和知名拍卖行。拍卖也是一个检验和挑选的过程,“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持续流拍,拍卖公司就不会再接受其作品的委托”,收藏家准备送上知名拍卖行夜拍专场的当代艺术品,多达80%会被拒绝,“25年前出现在佳士得或苏富比现代与当代专场图录上的现代及当代艺术家,到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还有作品出现在大型拍卖会上”。根据Artnet网站统计的拍卖记录,多数成功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呈缓慢涨势,第二阶段大幅上扬,到了第三个阶段持平或下跌,获利渐渐下滑,最后变成负值。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如佳士得前纽约艺术顾问飞利浦·赛格罗特所说,“每一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家都不会超过10个”,只有开创了一种新的玩法并对后世产生持续影响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死后继续升值,除此之外,这个艺术家还得有故事、有话题,才可能被后人长久关注。在艺术世界中,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平坦的,公众往往只看到拍卖行里爆出的天价,却忽视了艺术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这就和人们只仰慕几个球星,却看不到成千上万带病退役的运动员一样。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