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超越想象的新技术《记忆与当代》展览全都有了(组图)

超越想象的新技术《记忆与当代》展览全都有了(组图)

2017-05-12 17:2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民众都没有将如此之多的注意力投注在艺术领域。当代艺术体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渐庞大,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风格、技巧、选材、主题,甚至审美的传统。我们如果从艺术史的源头去追溯,直至现在的当代艺术,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横空出世,所有的创新都基于过去的记忆,从传统中衍生新物、思想,构建出现在令人惊叹或不解的一切。

以“记忆与当代”为主题的2017年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官方主题平行展《记忆与当代》向我们梳理出一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线:关于传承与创新。“记忆”是智慧之母,想象之源。“当代”在西方的语境中包含前卫与创新的意思。展览的主办方故宫博物院和承办方派格传媒等一直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与当代艺术理念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时尚结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这个展览恰恰构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西方时尚和科技对话的桥梁。由于科技的发展,这个桥梁也为单个领域的生成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延展性和突破性。展览开幕式于威尼斯时间5月11日上午10点在威尼斯军械馆举行。故宫博物院代表杨晓波女士、策展人代表孙健君先生、艺术家代表徐冰先生等发表了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女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许蓉女士,威尼斯副市长Simone Venturiti,市政府执行议长Luca Battistel,出席开幕式,并为承办单位颁奖,奖励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积极推进。随后,出席贵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

策展人、艺术家以及主办方等诸多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以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作为起点

作品在威尼斯军械馆中展出,分成五个部分阐述这条逻辑线:序厅—六合同风,记忆—云合影从,当代—合和为美,对话—和而不同,未来—天人合一。如担任本次展览文学策划的祝勇所言:“以故宫博物院馆藏作为起点,对当代中国艺术价值和命运进行探索的展览项目,思考当代中国艺术记忆的意义是什么?显然,它是我们认识中华文明价值的重要途径。”穿过第一、二时间单元的故宫影像长廊、弧幕,进入全息展现的三希堂、倦勤斋,让观众领略故宫博物院几百年间累积的珍宝及历史影像。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将中华艺术宝藏栩栩如生地呈现。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共同记忆的宝库。故宫博物院代表杨晓波女士代表院长单霁翔致辞说:“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记忆与当代’,就是通过‘艺术’这一具有独特洞察力和广泛延展性的文化视角,将当代艺术的生成发展作为着眼点,探索历史文化所构成的‘记忆’……””

多媒体展呈现的《故宫记忆》

任何文化不与现在的生活发生联系,它的存在就缺少了意义。如何让这些珍藏成为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源泉,让它们活在当下的生活中,是我们一直试图探讨解决的问题。在第三时间单元“对话”中,由五位著名意大利设计师以故宫博物院馆藏资源作为基础,重新设计。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诞生了安东尼奥•奇特里奥的椅子,米凯莱• 德• 路奇的灯,斯蒂凡诺•乔凡诺尼的沙发,皮埃尔• 里索尼的柜子,伊塔洛•罗塔的桌子。东方传统文明籍由西方设计师之手使之重生,作为另一种更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形式存在,契合了“对话”单元所蕴含的“和而不同”。这种“不同”的碰撞与融合,有“记忆”之于“当代”的价值体现,也是传统走向新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展览现场的展品

现在的“当代”与未来的“当代”的叙事

第四时间单元“当代”部分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计划中邀请了1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耿雪、宋陵、冷冰川、姜吉安、徐冰、彭薇、宋冬、谷文达、邱志杰、冯良鸿、隋建国、李松松、尚扬、朱炳仁、李明威、李洪波、张琪凯和周润达,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潮流一并呈现。但是2017年4月5日,地中海货轮丹妮拉号在斯里兰卡海域突然起火。当天的这场大火阻断了三个装有50余件(组)中国艺术作品的集装箱,它们本应在5月11日准时出现在本场“记忆与当代”主题展览中。但是由于这场突发情况,让这些展品比原计划亮相的时间稍微延迟了一些天。展览的策展人决定接受这场突发“事件”带来的挑战,将这部分单元由展览空间,转换成为展览时间。现场仍有18个参展艺术家工作室记录创作的短片,这是一个时间的起点。接下来,这场展览将会在5月中旬迎来这些“迟到”的作品。转变时时刻刻在持续,“这也许是从没有过的杰作,未完成的作品在观众审视的目光中得以完成。是对尚未发生之事的抽象模仿。由此,当代成了记忆。”作为策展人之一的意大利文化部高级顾问大卫·拉姆佩鲁说。

“当代”,Contemporary,不仅仅指代在同一时代,在西方语境中也有创新与前卫之意。在第五时间单元“未来”部分的表述中,这是以策展人之一的派格传媒董事长孙健君为首的多媒体团队,联袂众多多媒体艺术家,以及中国最著名的11所艺术院校的99位学生,创作的一组雕塑装置与多媒体交互视频相结合的作品《天人合一-眼、脑、手、人体》,这是一个宣言式的作品,不代表高度,只代表开端。其中“手”的部分,将99位选自全国11所艺术院校的学生翻做了手模——他们象征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一切都是可以互动的,正如这个实时交互的世代。

多媒体展品《天人合一-眼、脑、手、人体》

利用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全息装置、VR、投影、LED、内嵌视频……可以实现一切艺术想象——但是跟传统意义上的创作不同,这是一个群体创作取代个体创作的时代,个体的力量已经不能抵达那种高度。《天人合一》的装置就是一个案例。

多媒体艺术品总策划、派格传媒董事长孙健君说:“当代艺术因为高科技的发展能够看到更多,能够表现更多。这个作品是一次尝试,不是了不起的大作。我们开了一个头,像在一本空白的书上写了‘我们来了’,后来者可以做得更好,欢迎你们超越我们。这是一群人的一个共同的愿望!”

当代艺术迎来新的开始

当21世纪信息与多媒体时代到来,我们旧有的认知中那理所当然的部分都被颠覆——新技术引导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引导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艺术中的个体创作演变成群体创作,利用新技术去实现艺术构想,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一个飞跃,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公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它的形式感、浸入感、交互作用,让公众与当代艺术之间从未如此亲密过。“记忆与当代”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的多媒体技术是全方位的,运用了最为先进的手段,四个多媒体展陈中都体现出了令人惊异的效果,连意大利方都赞叹不已。观众在这种浸淫式体验中,既可以体验到传统故宫的美,又体验到所处时代的信息生活的巨变。艺术成为无处不在、可以触碰,甚至身在其中的东西,是新技术带给艺术最为实际的益处,最终会将艺术引领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高度,现在不得而知。“记忆与当代”平行展只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开始,一次尝试,艺术的未来依然像旧时蒙在盖头里的新娘,充满着未知与神秘。


责任编辑:Jelly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