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1920-1930年代作《立姿裸女》,2017年3月以222万港元成交
1933年,他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办画展,进一步扩大其艺术影响力。正当其绘画事业蒸蒸日上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38年常玉的哥哥离世,他返国奔丧。此次回国,让他获得一笔不菲的遗产,可在法国享受“美好生活”。同年,常玉又返回法国。事实上,常玉重返法国,并没有给其带来生活的改变。因其不愿与画商合作,加之二战爆发,经济萧条,坐吃山空的常玉日子过得更艰难了。为了生存,常玉不得不凭自己的技艺讨生活,如制作出售石膏和陶艺品等。二战结束后,常玉再次活跃于巴黎画坛,于1946年年底,在巴黎妇女会举办画展。后又转战美国,于1948年居留美国纽约,积极推销“乒乓网球”。同年10月,中国驻巴黎大使馆举办中国留法国画家作品展,展出赵无极、潘玉良、常玉等人作品。可以说,常玉自踏上留法之路,虽穷困潦倒过,但并未真正放弃过(现代)绘画,一直默默耕耘于画坛。
就绘画而言,常玉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形式有油画、水彩、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其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积极探索。
简言之,常玉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油画革新方面:注重“中西融合”,既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之一“野兽派”色彩,又结合中国画用线造型的精髓,且在画上题字、钤印章、绘制中国图案等,积极向国外画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画家离世 作品渐涨
常玉去世后,他的作品大量出现在巴黎拍卖市场,当时售价低,仅数百法郎。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常玉部分单张作品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当然,这与巴黎著名的专业画廊,如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多次举办常玉作品个展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