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1929年作《白瓶内之海芋》,2014年10月以1475万港元成交
各类作品 表现不一
目前,市场上流通常玉作品主要为油画、素描、国画和水彩等类型。
2000年以来,佳士得香港、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机构纷纷推出常玉绘画作品,主要以香港地区的艺术拍卖机构为主,力推常玉绘画作品,尤以油画为主,受到热烈追捧,如2011年5月罗芙奥香港举行“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常玉《五裸女》以1.2832亿港币(约合1.07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华人油画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该作品是常玉最大尺寸裸女油画,并未首次创纪录。其实在1993年苏富比台湾拍场上,该画就以400多万台币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纪录。
(一)油画“抢手”——备受藏家“青睐”
2014年,保利香港2014年秋拍,常玉1929年作《白瓶内之海芋》,以1475万港币(人民币1166.725万元)成交。2015年,保利香港秋拍,常玉1929年作《蔷薇花束》,以5900万港币(人民币4849.8万元)成交。2016年,保利香港秋拍,常玉1930年作《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以5900万港币(人民币5074万元)成交。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常玉《瓶菊》以10358万港币(人民币9052.892万元)成交。
众所周知,“裸女”主题的创作为常玉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据统计,常玉已知裸女油画不超过51幅。相对常玉其他作品而言,该类题材作品的存量少,未来升值潜力较大。
(二)素描“量多”——市场表现“差劲”
据了解,1929年巴黎大收藏家亨利·皮尔·侯谢与常玉相识,收藏其111幅油画和600幅素描。可见素描是画家常玉产量多的艺术种类。常玉素描作品市场表现一般,成交价在10几万元之间波动,与其油画作品成交价格相差悬殊。
(三)国画“不少”——市场表现“疲软”
2016年,佳士得香港秋拍,常玉《站姿裸女》,以人民币43.7万元成交。同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常玉《端坐凝想》以人民币43万元成交。2017年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常玉《学院中的女子 》以60万港币(人民币53.46万元)成交。同年4月保利香港2017年春拍,常玉1920年代作《俯卧裸女》仅以18.88万港币(人民币16.8221万元)成交。
从上述部分成交纪录来看,常玉国画作品市场表现并不尽人意,呈现为“疲软乏力”。
(四)水彩“不多”——市场表现“强劲”
常玉水彩绘画作品存量并不多。该类水彩,以“裸女”为题材,常与水墨并用。目前,该类作品市场表现明显好于其国画和素描作品,呈现强劲拉升之势。2016年罗芙奥台北秋拍,常玉《休憩裸女》,以人民币49.02万元成交。同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常玉20世纪30年代作《女郎侧影》以人民币80.625万元成交和20世纪20-30年代作《坐姿裸女》以人民币187.48万元成交以及20世纪20-30年代作《紫裙女士》以人民币107.5万元成交。2017年,佳士得香港3月拍卖会,常玉20世纪20-30年代作《立姿裸女》,以人民币197.802万元成交。
综上所述,我们可发现常氏在20世纪20-30年代所作“裸女”的水彩作品,市场成交价比其同类素描和国画作品要高,并已突破100万元,市场表现较“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