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流落台湾地区半个多世纪的近代翡翠卧佛入藏上海博物馆,这件文物由英籍华裔企业家董淑贞女士捐赠。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张尉向“澎湃新闻”透露,这件翡翠卧佛文物将在日后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明清玉器专馆中作为展陈的一部分展出。
董淑贞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的近代翡翠卧佛(正面)
5月15日,英籍华裔企业家董淑贞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一件流落台湾多年的近代翡翠卧佛。据捐赠人董淑贞女士介绍,她信奉佛教,34年前在台湾的一个玉石展上请回这尊卧佛珍藏至今。近年因为生病的原因,觉得自己身体未卜,与其日后让这件文物又流落英国,不如就此留在大陆。据悉,董淑贞女士出生于中国台湾,现旅居英国。她是英国侨界华人的侨领,多年来在慈善事业中倾注了极大热情,曾不间断地帮助中国大陆13个省1080位贫困儿童及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
董淑贞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的近代翡翠卧佛(背面)
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张尉介绍,此尊近代卧佛由翡翠制成,造型工艺系清末民初风格,其形制、开相均属此时期同类器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工艺特点来看,明以前中国的玉雕没有受到西方解剖学的影响,脸部造型比较扁平,清代中晚期以后,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中国的雕塑开始出现人物解剖结构,这尊卧佛的人体比例和面部开相很符合真人解剖结构,应当属于晚清到民国这一阶段制品。这一阶段属于中国工艺水平的低谷,其工艺与康雍乾清三代顶峰时代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件作品从制作水平看属此时期同类器中水平比较高的作品。
“玉可分为软玉和硬玉,软玉主要指和田玉,硬玉主要指翡翠。翡翠主要产自于缅甸,在明末清初才进入中国,清代中晚期以后由于受到皇家的推崇,翡翠才普遍流行起来。上海博物馆的玉器收藏虽然在海内外素有影响,体系完整、品种齐全,但是以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居多,佛像造型的翡翠制品在上博的馆藏里尚属空白,这件近代翡翠卧佛正好可以填补上博馆藏的不足,对研究这阶段翡翠的发展状况、工艺特点、宗教信仰提供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张尉说。
张尉推测,这尊翡翠卧佛在解放前,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地区时,从大陆带到台湾去的可能性比较大。“台湾本地玉雕不是很发达,不太制作这种东西,台湾现存的玉器大部分是从大陆带过去的。”
另据张尉透露,上海博物馆东馆日后会专门开设一个明清玉器专馆,展示大量与本馆玉器馆不同类型的玉器文物,这尊翡翠卧佛正好可以作为东馆展陈的一部分进行展示。
上博现有的玉器馆是展示历代玉器的通识展,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玉器。东馆将设专题馆展示明清的玉器。“玉器到了明清全民化、世俗化、商品化了,不像唐宋以前的玉器仅为贵族使用,社会上的玉器存世品大部分是明清时期,这部分收藏也是上博收藏最多的部分,我们有这一基础做一个专门的明清玉器专馆常设展。”张尉说。
明清时期的玉器在玉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存在这样几大特点,一,明清时期玉器规模是历代最大的。二、玉器的制作工艺水平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三、玉器的社会化和普及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题材也世俗化,主要以吉祥题材为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说的就是宋代以后玉器等工艺品的题材特点。上海博物馆东馆将开设明清玉器专馆除了考虑到其自身馆藏因素,也是基于明清玉器这些特征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