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该反思潘天寿坚持“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观点(组图)

该反思潘天寿坚持“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观点(组图)

2017-06-01 10:0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从上面所引潘老的观点,可知:一、留洋回来者(包括徐悲鸿等)不认为白描、双勾、工笔、写意等也是“素描”的一种;总认为西式素描就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白描、双勾不能算“素描”;二、潘老不知,也不敢肯定他重视的白描、双勾,其实也是“素描”,不过是中国风格的素描而已。

他们都不认知中画骨子里也有“素描”。既然西画有素描,素描就不应只有一种,起码有中西两种。白描双勾是古老的名词,新时代应相对于油画组的“西式素描”,改称“中式素描”,才能适应两种不同的专业。我在1980年代初任教台北艺术大学,曾破天荒第一回开“中国素描”课,后来后继无人,我离开后,它亦无疾而终。1979年我在台北《中国时报》发表了《中国素描的探索——现代中国美术的造型基础》一文。那时大陆刚改革开放,两岸尚在封闭状况;大陆美术界刚恢复上课,拙文没机会提供参考,有点遗憾。(该文收入拙著《给未来的艺术家》台北立绪文化公司及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潘老上文中所述1961年那一次全国美术院校教学方案研讨会,竟然没有得出合理、合宜的方案,还是坚持“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令人扼腕。(潘老的孤独感,我能体会一二吧!)这个问题现在还存在,我的建议是:美术系的基本功,当然是素描。低年级应中、西素描兼修;高年级改为专修与其创作专业有关的“中式素描”或“西式素描”。(也可用“素描1”、“素描2”称之。)

有关中国美术系素描的困惑,2015年9月16日上海《艺术评论》九位美术教授在“素描教育是与非”的总题下发表九篇文章。2016年12月29日我在《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发表了“素描的困惑与解惑”一文。评论对于素描的误解、曲解与错误的运用,造成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困惑。中画的西化,其间有正面成果,也有负面的缺失。该文有详细的分析。素描问题造成两派观点的对立,以致在基础训练教学上困扰至今。完全出于对“素描”的误认。潘老在这个问题上,一生耿耿于怀,其目标还是中画民族独特性的维护。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