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如同一次检阅。图为朱赓博聆听刘万鸣先生对作品的点评
画家与嘉宾合影留念
朱赓博的书画修养,一方面受到家学的熏陶,另一方面,更得益于他在学习道路上的不断摸索、深入体悟与勤奋创作。他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和思考热情,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趋静而具魅力的人格形象,以及汲古而又弥新的绘画气质。关于中国画,他提倡要深入古人的体系,从中寻找绘画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从道家的黑白观念中,感受中国画笔墨的审美关系。可以说,朱赓博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古”的理解,也坚固了对中国画“汲古得新”的创作信念。他在长期与古文、古书、古画的交流中,能够做到信古而不畏古,汲古而不泥古,实为不易。在艺术的探索道路上,朱赓博从没有懈怠过,或许这一话题在他看来,就不应与他产生关联;他潜心研究中国绘画,不断创作,时出新意,让人记忆尤新。近年来,他的作品也相继在国内外重要的公共场合亮相,逐渐为世人接受和认可。
朱赓博的绘画,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正如是说,它们既散发着浓厚的古意气韵,又流露出生动的时代气息。古意,来自于他对古代绘画的大量临摹和体悟,能颇得其中三味,如《临范宽溪山行旅图》《临溪山兰若图》等,都成为他这一方面极尽探索的重要踪迹。但是,朱赓博始终对“古”与“新”保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即古人的知识系统、创作系统无论多么高深、精湛,它们也只是它们本身;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并不比古人更为严峻、急迫,但无疑具有同等的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溪岸寒林图》《松林雪屋》《春山烟晓》等作在意境营造、笔墨运筹等方面都极具创作价值,让人过目难忘,我们可以体会朱赓博的作品业已表现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