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的体验也说明了这点。当我慵懒地走过展厅时,注意到了一个低调的银制器皿。大酒器的标识表明,这只老旧的有柄大杯曾用来喝啤酒。标识继而讲述了荷兰酒文化中的趣事。我脑中的眼睛看见的是“权力的游戏”一般欢腾的场景,而不是历史事实。重要的是,它让我沉浸在了中世纪的荷兰,这种浸没感是我在上海观看瓷花瓶时所没有的。
像荷兰国立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团队会花心思把专业知识解释给普通人听。被称作内容解释者(content interpreters)的工作人员拿到策展人给出的晦涩史实后,会将相关行话“翻译”成能吸引普通人的内容。而在中国,博物馆的策展团队坚持让对话发生在少数专家之间,同时也就忽视了其他的参观者。遗憾的是,某些罪魁祸首就来自我所在的领域: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