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塔那赛湖边的牛群》
尤斯丁纳斯·维安侬辛斯科斯 1941年 油画
立陶宛,一个临波罗的海的美丽国度,与中国分处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距离的遥远无法阻挡这两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国度的相互吸引,此次《立陶宛艺术:透过风景的思考》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自1991年正式建交以来,中立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多重维度相继展开,两国悠久而迥异的历史文化传统为相互借鉴提供了土壤,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不同文明的共处原则,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语境中,为多种文明交流与融合建构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准则。文化的交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进着,多元文化形态的和平共存态势愈发明显。在本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中如何保持与发扬自身的文脉传统,成为当今全球学界争相讨论的命题。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此次《立陶宛艺术:透过风景的思考》展览无疑展现了更深层的现实意义。展览展示了20世纪初至今立陶宛艺术发展的历程,以“风景”为主题,呈现出立陶宛艺术的广袤语境,彰显了立陶宛艺术发展在现代性转向和不忘回归传统的双重特征。这对于我们需要坚持的文化自信,贯彻“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风景画作为西方美术的重要题材,自16世纪以来,经由艺术家的潜心创作逐步构建了西方美术史的筋骨。诸多知名的西方艺术大师将自己的才华倾注于画笔,为后人留下一幅幅不朽的风景佳作,英国有如透纳、康斯太布尔;法国有如柯罗、莫奈;俄罗斯有如希施金、利维坦。欧洲悠久的风景画传统深刻地影响了立陶宛的艺术家们,他们沿着大师们的足迹,描绘着故乡的山川、森林、大河,创造了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景画作。地处波罗的海海滨,东西欧文化的交汇口,立陶宛的艺术家们拥有了开阔的艺术视野。我们在展出的这批以“风景”为主题的作品中不仅能浅尝德国浪漫主义的余晖,更能体会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厚重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