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六:《草书的线条》(图)

刘艺先生谈草书系列文章之六:《草书的线条》(图)

2017-07-03 12: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草书线条的变化十分丰富,临帖时,应当用心体会,揣摩原帖如何运笔,以便将这方面的技法学到手。现以黄庭坚的草书横披《寄贺兰铦》和草书长卷《李白忆旧游诗》为例,来谈谈草书线条的各种变化和临写方法。《寄贺兰铦》写的是杜甫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十个字,点画线条的变化较《自叙帖》更为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线条粗细的变化

(一)笔画少的字,字形小的字,线条往往粗重;笔画多或字形大的字,线条往往变细。这种粗细轻重的变化,大都与行笔时的提按变化相关联。因此,临帖时应注意练习提笔按笔,以求得与原帖线条粗细变化相似的效果。

(二)笔头含墨多时,线条易粗重;笔头含墨少以至转为枯笔时,线条自然变细。因此,临帖时要注意原帖的墨色变化,临墨色饱满的字要蘸足墨,临写枯笔字时则不要蘸墨。也就是,要注意观察原作停顿蘸墨的地方,力求与原帖节奏一致,以求得与原帖线润枯变化相似的效果。

(三)一个字自身的点画也有粗细变化,这有运笔先后的原因,有实笔虚笔的原因,有纵笔收笔的原因,有轻重呼应的原因,以及部首繁简的原因等等。一个字本身的各个点画,其粗细轻重的变化虽不是很强烈,但这个变化是必要的和自然的,是字形优美生动的一种表现。临帖时,应注意体味一个字上轻下重或上重下轻、左轻右重或左重右轻的变化,行笔时力求达到与原帖相似的效果。

二、线条长短的变化

(一)黄庭坚的行书,横、撇、捺都比较长,显得很舒展。草书《寄贺兰铦》帖里,撇、捺还有稍长之处,横画却变得较短,相反,有的字最后一笔竖画则写得很长。这是黄庭坚草书运笔与行书不同之处,临帖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二)行之中,字与字的距离有疏有密。字距密的,上下两个字牵连紧凑,显得自然;字距疏的,上下两个字的牵丝在黄庭坚手下变成了长长的实线,显得松弛。这种由牵丝形成的长线条,使人感到没有必要,临写时可以照原帖去临,自己日后独立书写时则不必再仿效它。

(三)横画虽然大都写得较短,但遇到时仍是拖得很长,甚至再向上高高挑起。这也是黄庭坚的习惯写法。偶一为之,可以使线条的变化显得多样,但不必一再重复。

黄庭坚主张执笔要高。可以想见,《寄贺兰铦》中拉长了的笔画线条,是在高执笔慢回转的情况下写出的。若与《自叙帖》密锣紧鼓的气势相比,高执笔的节奏相对缓慢。以此临写《寄贺兰铦》时,可选用笔锋长些的羊毫笔,执笔稍高凿行笔便会变缓,长短变化的线条可能会悠然出现。

三、线条曲直的变化

草书的线条,已经少有楷、行书中的平和直,更多的是曲线。由《寄贺兰铦》可以看出,笔毫多数是作顺时针方向绕行,少数情况下作反时针方向绕行(如写“之”)等。点、横、竖、撇、捺等画,常是在笔毫转动中顺势写出的。曲线,表现了草书线条的特色,构成了草字的形质。临写时,要注意掌握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转笔的技巧,注意把握线条由直转曲和由曲转直的用笔,使线条既连贯又有轻重变化。

四、线条疾涩的变化

草书运笔的节奏,不像歌曲那样有固定的一强一弱的节拍,而是不规则地时疾时缓地进行着。一般来说,笔毫重按时行笔较涩,笔毫轻提时行笔较疾,因而显出或滞重或飘逸的不同效果。另外,笔毫含墨多时,笔和纸的摩擦力较小,即使线条较粗,也显得光洁,没有涩滞感;笔头含墨少时,笔与纸的摩擦力加大,枯瘦的线条反而有一种涩重感。草书线条的疾涩变化,与行笔的快慢有关,也与笔、墨、纸的相对关系有关。不能笔笔皆涩,那会显得粘滞;也不能笔笔皆疾,那会显得飘浮。临写《寄贺兰铦》帖时,应注意观察线条的疾涩,体会用笔的轻重缓急,以求得与原帖相似的效果。

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不但比《寄贺兰铦》篇幅长、字数多,而且节奏快、变化大,临写起来更难些。在点画线条方面,其特点基本上与《寄贺兰铦》相似,但稍有不同。第一,此帖中夹杂着一些行书字或行书笔画,如“太”、“人”、“入”等字,某些横、竖、撇以及草字头、风字头、尹字头等。还有一些方笔和折笔,也是行书的笔法。临写时,要明了这是黄庭坚以楷、行书笔法融入草书的个人风格,不是纯粹草书所需要的,因此不必一定学到手。第二,此帖所用的笔可能稍大,含墨较多,所以墨色比较均匀,很少枯笔,但线条的粗细变化较明显,临写时要掌握好蘸墨的频率。第三,似乎有时运笔较缓,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写;有时运笔较疾,一行字一笔下来。临写时,应根据原帖的这种节奏,适当调整行笔的疾缓。第四,有些长笔画似乎在书写时手指微微颤动,线条因而稍有曲折,更显得生动。临写时要注意指腕灵活,以便能写出长线条的意趣。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