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为啥欣赏书法往往变成各说各话(图)

为啥欣赏书法往往变成各说各话(图)

2017-07-10 09:49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很多书法的文章都是人云亦云,都是在文字、文词的堆砌中解析书法。这种解析方式,对书法的理解一点都不深入。历史上书法的评论很多,但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黄山谷题苏东坡《寒食帖》的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

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却是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精彩、重要的评论。因为很精彩,所以经常被引用。尤其是“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笔意”更是成为后来书法评论的重要“公式”,因为这不但充分显示了评论者的学问,还可以展现被评论者的书学功底,非常有说服力。可是,这样的跋对书法的理解有什么帮助吗?恐怕没有……这样的评论只能说明苏东坡的书法源流,却未能说明苏东坡的书法究竟高明在什么地方……一个人的书法“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就一定好吗?书法风格的创造岂是如此简单的加法?苏东坡的书法中,有什么特色是他迷人的地方?这才是欣赏的重点、评论的要害。但历来的书法评论,却很少做这样的功夫,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书法评论没有建立一套放诸四海的标准,于是评论的人只能谈感觉,而欣赏的人只能靠悟性,到最后,欣赏书法就变成各说各话了。

——书法家侯吉谅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