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国宝十罗汉颠沛流离:文物大盗竟还写书炫耀(组图)

国宝十罗汉颠沛流离:文物大盗竟还写书炫耀(组图)

2017-07-19 09:1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睒子洞所在的八佛洼山(资料图)睒子洞所在的八佛洼山(资料图)

藏着这批三彩罗汉像的睒子洞,位于八佛洼半山腰,海拔五百米左右。这一带山路陡峭崎岖,河北省考古所的考古学家轻装上阵,也经过三个小时的攀爬方进入洞口。而这些等身的罗汉像体积庞大、分量沉重,将十数尊罗汉像安放于此洞中实属不易。而且经过专家们的实地勘察,在八佛洼山体也没有发现上下山麓的捷径。而这些罗汉像栖身如此的原因,则成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

一、灭佛说

最初,有学者猜测这跟中国历史上多次灭佛事件有关。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灭佛事件:分别发生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统治时期。每次运动都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佛教,拆庙焚经,烧毁佛像。在历次法难当中,一些僧人在逃命时也会把一些佛像和经书藏匿起来。然而,如前所述,这些造像应该造于辽代,此时佛教正属于昌盛之时,此后也没有大型的法难。故此说实在难以立足。

二、战乱说

相比之下,为了躲避战乱,将罗汉像藏起来的说法就可靠很多。易县,古称易州,自五代起就处在中原政权与契丹政权的交替管制下,在11到12世纪时,辽、宋、金诸国并立,此地常有战乱。1125年后,辽被金国灭掉后战乱更加频繁,故而避乱之说似乎更为可信。

但也有些学者认为,当时佛教较为兴盛,一般的军队都不会主动去毁坏佛像。而且在战争中,人们可能会更需要宗教的慰藉,祈祷保佑他们获得平安。然而,在真正的战争状况下,这些精美而脆弱的造像难免不受到兵马之灾。

三、修行说

在所有的猜测中,修行说是最为站得住脚的。在很多石窟中都会修建修行窟,供僧人面壁修佛、闭关修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睒子洞属于八佛洼山下的寺庙的一部分,是山下的僧人定期上山闭关修行、打坐修禅的地方。

据成书于1930年代的《易县志稿》记载:“八佛洼在峨眉寺沟底之东北支,亦称百佛洞、百佛山……峨磨山在州西北五十里,有崖南俯,俗名白脸山……山半有洞名百佛洼……寺中旧有佛像七十二,皆瓷制……峨眉寺百佛洼慈佛在县西北五十五里峨眉寺后。百佛洼亦称百佛洞或称百佛山、八佛洼,山腰凿石虎,内有大慈佛八尊,小慈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阁,内有三彩慈观音一尊,后为邦人盗去售诸国外,今在英伦者有三,彼邦人以为唐三彩慈云(注:慈即瓷)。”另外,据乾隆年间重修龙门寺的碑文《白玉山龙门寺碑记》记载:龙门寺建于唐宋时期,明嘉靖年间进行过重修。雍正八年,此地因被划入清西陵范围,寺庙的佛殿、配殿、藏经阁和钟鼓楼都进行了修葺翻新。然而,这块重要的碑文中却并未提及山上的洞窟。因此,找到寺庙和洞窟之间的道路变成了关键。也许,不断发展的航空遥感技术能在不久的将来帮助我们揭开这个谜团。

这批代表着中国古代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罗汉像如今散落在东西方的各大博物馆中。他们或许曾高居华庙之上,又或曾弃置于荒野之中。然而无论如何,这些罗汉们仍安静地矗立着,以悲悯的眼睛看这世界芸芸众生的千年流转。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