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之三 面对绣线脱落等问题(组图)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之三 面对绣线脱落等问题(组图)

2017-08-08 07:0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修复理论》(Teoria del Restauro)《修复理论》(Teoria del Restauro)

然而,图像传承所依赖的物质媒介不仅仅是附属于图像存在的;相反,媒介和图像是共存的。材料和图像不应该被分开讨论。不仅如此,抛开材料与图像的共存不说,材料也并不是完全包含在图像中的。某些物质结构对实际传递信息的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它们是被需要的,也是同图像的保存密切相关的。如同一座建筑的地基,一幅画的底板或画布等。

一旦发现某件艺术作品的现存状况需要牺牲其部分的材料,这种牺牲,或是任何其他的处理,必须要从美学要求的角度进行考虑(绝对不能损害美学的要求)。美学要素总是优先的,因为与其他人类产品相比,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并不是依赖于它的物质存在或是双重的历史的本质,而是依赖于其艺术本质而存在的。一旦艺术的本质丢失,剩下的就仅是一件遗物而已。

尽管如此,历史要素也不可被忽视。我们已经说过,一件艺术作品享有双重的历史本质。其中第一个层面与构成它的行为相一致,即由艺术家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第二个层面得自于它在个体意识中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在其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赋予它与那个时间和地点相关的历史性。我们将会回过头来更详细地讨论艺术作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但对于目前来说,了解这两种时间之前的差别已经足够了。

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历史性当下(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之间的间隔是由很多历史性的“当下”所构成的,而这些“当下”也已成为了过去。艺术作品有可能保留了这些转变的痕迹。此外,在作品上,痕迹可能会显示出它创作的地点,最初的创作目的或者它重新被意识接受时的地点。

那么目前,历史的要素所涉及的已不仅仅是历史性的第一个层面,也包涵第二个层面。

而将这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修复的辩证逻辑,即“将艺术作品认识如是”的那个严密的方法论环节。

从而,我们可将修复的第二原则表述为:修复的目的应是重建艺术作品潜在的一体性,这种修复必须是可行的且不会造成艺术的或历史的赝品,也不会擦除逝去的时光留在艺术作品上的每处痕迹。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