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哈佛藏黄册的重要价值(图)

哈佛藏黄册的重要价值(图)

2017-08-23 08:46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立晖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由《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的记载来看,因田地性质、地段等不同,其科则不一。以秋粮“米”为例,如第二册第10页背所载属于民田的“一则荡田”,“秋粮:米每亩科正米伍升”;第七册第98页背载:“一则荡田”,“秋粮:米每亩科正米壹斗贰升”;第十二册第84页背记载:“一则重租田”,“秋粮,米每亩科正米壹斗”等。而官田的科则亦不一致,如第二册第17页背记载:“一则没官荡田”,“秋粮:米每亩科正米壹斗贰升”;第二册第116页背载:“袁成入官田”,“秋粮:米每亩科正米壹斗肆升”等。虽然秋粮“米”的科则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黄册在登记完上述“科米”数量后,无论官、民田地,均统一登载了“每斗带耗柒合”一语。除“秋粮”外,“夏税”亦如之,且无论税粮是“米”,是“麦”,还是“黄豆”。

早在宣德八年,周忱就上奏《加耗折征例》,在江南施行了“正米”与“耗米”相结合的“平米法”赋税改革。他提出的“加耗”办法有“论粮加耗和论田加耗法”两种(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页)。到嘉靖后期至万历前期,据唐文基研究,南方的宁国、应天、镇江三府及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均出现了“官民一则起科的改革”,而与扬州府紧邻的松江府,隆庆之后也逐步实现了从“论田加耗”到“官民一则”起科的转变(《明代赋役制度史》,第179—183页)。《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就时间范围而言,与唐文基所言大略相当,但该黄册却反映出,扬州地区的科则与南方各地不尽相同,甚至与相邻的“松江府”也不一致。这一时期的扬州地区,科则依然众多,尚未出现“官民一则”的现象,但却出现了统一加耗的情况,而此加耗的方法,既非论粮,亦非论田。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扬州地区的赋税征收自有其特点,但似乎也表现出了统一的趋势。《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无疑为我们了解这些情况提供了珍贵史料。

其二,展现了黄册中军户、匠户、灶户等人户的登记实态。对于明代黄册所载人户的情况,栾成显指出:“各里黄册虽亦称民黄册,但实际上载有各种户籍的人户。”(《明代黄册研究(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然而,此前已知的传世黄册,对民户以外的“人户”却鲜有记载,而《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在这方面恰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除普通民户外,《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还记载了不少“军户”信息,相关文书共20多页。如第二册第36页背第1至6行所载:“(前缺)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县市西厢第壹里军户,有祖吴遵与本厢力籍吴进合军,于吴元年克取苏州,收集充军。洪武叁年起,调虎贲左卫右所百户贾通下军,正德贰年解吴洋补役逃回,嘉靖元年仍解原吴洋补役,充万历贰年甲首。”由此可知,此件黄册的户头为军户吴洋,这里不仅记载其所属的具体厢里、户籍类别,还载录其从军来历,及其本人从军的时间、缘由、充任甲首的时间等信息。由此看来,作为军户的吴洋和普通民户相似,均需纳入里甲正役的编次之中,而较之普通民户的登记,黄册对军户的登记显得更为复杂。除此之外,黄册对军户吴洋的人丁、事产等的登记与一般民户并无二致。

除登记“军户”外,《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还载有很多“匠户”“皮匠户”“木匠户”“军铸匠户”“军木匠户”以及“灶户”等户籍的人户。包含以上人户的黄册册籍,在此之前鲜有所见,《韵学集成》等纸背文献展现了这些特殊人户在黄册中的真实登记状态。这对于明代黄册制度以及军户、匠户、灶户等户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其三,反映了明代土地租佃关系的多样性。对于明代土地的租佃关系,传世典籍及徽州文书都不乏记载,以往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也主要依据以上文献展开。《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则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明代黄册在登载有关人户田产时,往往载其变动情况,而很多土地的租佃信息因此得以保留。《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所记载的土地租佃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首先是“兑佃”。该批黄册中有关于官、民田地“兑佃与”“兑佃到”“兑到”“兑佃过割与”等的大量记载,这些记载可能都与“兑佃”有关。“兑佃”,又称“转佃”“交佃”或“过佃”等,是土地的租佃人将土地租佃权转让并获得收益的一种租佃形式。《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有关“兑佃”的大量记载表明,至少在明代的扬州地区这一租佃形式已经非常普遍。同时,通过该批黄册来看,即使同属于“兑佃”,但情况似乎也不太一致,如有的记载为“兑佃与”,有的则载其为“兑佃过割与”。如第二册第27页背记载:“一则没官陆地”,“于嘉靖肆拾伍年兑佃与拾伍都贰图朱盘承种”;第四册第90页背则记载:“一则没官陆地”,“兑佃过割与贰拾都叁图钱堂为业”。同是“没官陆地”,前者说其“兑佃与”“朱盘承种”,而后者则是“兑佃过割与”“钱堂为业”。“过割”一词本身就有过户之意,一词之差,似乎反映出“兑佃”的内容可能还是有所区别的,其中的具体细节值得引起注意。其次是《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有关土地“佃与”“佃种”等的记载,当是普通的土地租佃形式的体现。《韵学集成》等纸背黄册中多种土地租佃形式的存在,反映出明代租佃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疑为研究明代租佃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