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先交游后创作(组图)

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先交游后创作(组图)

2017-10-13 08:00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花鸟画题材相对集中,与山水多以秋景入画相似,花鸟画也以秋天居多。或许是秋天自然界色彩斑斓,树叶转红,果子成熟,引来小鸟竞相争啄,触动画家更多的创作灵感,以致300年后我们仍可从蓝瑛花鸟画中领略鸟语花香的自然之趣。

山高水长

蓝瑛绘画技能全面,笔墨功力深厚,学习古人而有所创新,艺术成就贯通南北,熔铸古今,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所及,如山高水长。蓝瑛交游广泛,与江浙二地画家如杨文骢、杨补、王思任、孙杕、陈洪绶等都有所来往,其中与孙杕关系最为密切,二人年纪相仿,既是同里,又曾共同师承董其昌、陈继儒门下。他们具有相同的志趣爱好,经常一起切磋画艺,合作绘画,互为对方的画上题跋。如蓝瑛、孙杕合作《山水花鸟》册(广西省博物馆藏),蓝瑛写山水,孙杕画花鸟,其中蓝瑛仿梅花道人吴镇山水二帧,孙杕设色花鸟四帧。作品融入了二位画家以古人为宗,又以自然为师的文人画精髓,使画面既古拙遒整,又不失温润鲜活。

江南结社风气由来已久,各行业都有社团组织,画家之间互为社员,彼此合作十分常见。以蓝瑛当时在江浙一带的声望,人物画家为雇主所绘人像,如有蓝瑛或蓝瑛传人补景,其画作更受时人青睐。蓝瑛与“波臣派”掌门人曾鲸(1568—1650)及其学生谢彬(1601—1681)、徐泰(生卒不详)既互为画中社友,亦多有合作。如与徐泰合绘《浴研图》(天津博物馆藏)。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初夏,蓝瑛以75岁的高龄与徐泰合绘《浴研图》。从题记可知徐泰绘人物、桌几,蓝瑛绘蕉石。此图笔法严谨,线条流畅,人物简淡安然,气息高古,蓝瑛所绘蕉石与之相得益彰。

陈洪绶早年曾向蓝瑛学习绘画,山水花鸟俱佳,后以人物画为主。观陈洪绶的绘画,早、中年的山水画作品及晚年部分人物画的树石背景,几乎无一不是出自蓝瑛。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故宫博物院藏)描写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1559),因直谏触怒皇上被贬云南,行为举止怪诞,时常醉后男扮女装,粉面簪花,招摇过市的故事。杨升庵身后老树遒曲斑驳,红叶枯枝,苍劲而挺立,图中树石画法与蓝瑛如出一辙。

蓝瑛天资聪颖,成名较早,又广泛结交名流,其声誉高出时辈画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开宗立派,影响所及,直至晚清民国。当时崇尚蓝瑛画派的画家众多,浙江就大有人在,亲炙私淑,不计其数。蓝氏一门子嗣如子蓝孟、孙蓝深、蓝涛、侄孙蓝洄;学生有刘度、洪都、陈璇、王奂、冯仙湜、顾星等。

蓝瑛嫡传弟子中,数刘度(生卒不详)成就最高,其作品细密工致,以摹古宋人为主,深得画理,尤善界画楼台。刘度《雷峰夕照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据作者自题:“雷峰夕照,癸巳秋日仿李营邱画法,刘度。”可知笔墨仿自李成(919—967),山水布局则是宋代画家所喜爱描绘的理想化的景致。作品构图精当,笔法细腻,接近蓝瑛中期画风转变前的细笔风格。

蓝瑛绘画影响所及,除了浙江,江苏地区也不乏蓝瑛画派传人,扬州之外,“金陵画派”中龚贤、樊圻、高岑、吴宏、邹喆的画迹中,多少都显示出与蓝瑛画派有一定的渊源。吴宏《仿李成寒泉疏树图》页(南京博物院藏)画寒泉疏林,老树槎枒,危桥茅亭,有高士携童子踏桥而过。用笔干淡,墨色清润,树的画法明显有蓝瑛的影子,但作者巧妙地以淡墨烘染,苍中见润。吴宏受蓝瑛“武林画派”影响,还表现在题识中:“高涧落寒泉,穷岩带疏林。山深无车马,独有幽人度。幽人何所从,白云最深处。出山不知遥,顾见云间路。李咸熙笔意。”此图完全是作者自家面貌,却自称仿李成,于此可见一斑。

杭州、南京两地相距不远,在“武林画派”与“金陵画派”画家共同存在的年代里,派与派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冯仙湜与吴宏有过直接交往的画家,彼此间切磋艺事,合作绘图,冯仙湜曾与吴宏等八家联合绘制《冈陵祝寿图》巨幛(受展柜层高及展线局限,无缘展出)。不同画派之间的画家合作必加深了这两派密切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武林画派”与“金陵画派”同时并存,在艺术上各有所长,共同影响的发展脉络。

蓝瑛在晚明托古的时代,灵活运用南北宗各家之长,兼以对自然实景山水的饱游饫览,视野开阔,又能自出机杼,使作品具有连绵无穷的趣味。蓝瑛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厚积薄发,以天人合一之势,最终跻身晚明一流画家的行列,成为那个时代山水画家中最为多才多艺又最具原创力的画家,如巍峨奇峰,屹立于湖光山色之中。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