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里希特:我无知 我无能 我一无所有(图)

里希特:我无知 我无能 我一无所有(图)

2017-10-31 08:27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

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被称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去世之后,里希特成了仍在世的最广为人知、最有声望的艺术家。

他的勇气和成功是世纪之交艺术领域的一个奇迹。但他本人却常在嘴边挂着口头禅: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

他毫不犹豫地变了又变,他敢于在浪漫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极简主义、构成主义和波普艺术之间跳来跳去,决不坚守自己的符号领地。他不怕受众对他无法辨。

2008年在伦敦苏富比,他的一幅名为《烛》的油画(Candle,1983年创作),以1050万欧元成交,使里希特成为在世德国画家中身价最高的一位。

他从来都和任何流派保持距离,拒绝被俘虏定位。他在科隆别墅区的大房子被邻居们称为碉堡:竟没有一扇窗户,这正是他的性格。

他拒绝理想完美、真实主观、构造色彩关系等任何总结他表达模式的定义,认为风格是有粗暴含义的词,只有希特勒才有自己的风格。

1988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出生于德累斯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1-1956年就读于德累斯顿艺术学院,60年代的科隆和杜塞尔多夫正值欧美新潮美术涌进,艺术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格哈德·里希特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火热、激进的艺术浪潮之中,并与许多前卫艺术家保持密切的联系。

1961-1963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深造和工作,1971年起被聘任为教授,在那里执教至1994年退休。1963年第一次举办他的画展。为庆贺他70岁生日,美国分别在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

格哈德·里希特:用绘画处理人类情感

里希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成长在德国纳粹背景下,里希特有不少卷入纳粹活动的家庭成员,舅舅是英年早逝的纳粹官员,患有精神病的阿姨却死在纳粹组织的安乐死集中营内。这些经历都很直接的反应在他的画面上,信仰、战斗机、年轻的德国恐怖主义分子、家庭和风景。里希特的父母是非常不协调的,他的父亲是位思想保守的教师,拥戴纳粹主义,最后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相反的,母亲却是位开放的女性,来自丰富的文化背景家庭,是位钢琴师和书商的女儿,她让里希特接触文学、哲学和音乐并支持他的绘画事业。

15岁离开语文学校后,里希特当过一段时期的摄影助理也曾为东德的共产主义画过宣传横幅和壁画。1952年,他20岁时被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入取,学习至1957年毕业。里希特的老师Heinz Lothmar是为前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充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色彩的东德美院里,意外的是他所学习的壁画部门却允许自由创作。毕业前后,里希特的第一份工作是为德国卫生博物馆创作大幅壁画,他很快便在这方面有了出色的成绩,稳定的收入给予他到西德旅行的机会。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