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中国艺术教育的“霾”伏圈(组图)

中国艺术教育的“霾”伏圈(组图)

2017-11-30 09:37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意强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意强 

他更指出三种评价纬度“国家指标+社会与历史纬度+学校自身评价体系”中“(最后一个)最重要。”对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观点接近:“艺术最忌讳的是统一性,今天中国的艺术院校本身存在同质化的严重问题,统一的一流标准和模式都可能给艺术发展带来严重损伤,如果以其他学科发展和模式评价艺术院校更是对艺术的伤害。”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同样认为目前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艺术学科如果忽略了对人的评价、对创作的评价、对教育的评价,单纯对科研的评价肯定有问题。”因为他发现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色彩非常明显,即使是作为学术研究也是为了完成科研论文的要求。

“这是个老问题。”为准确说明,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以医学为例:大家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医科大学和医学院的教授,动手术的时候会不会关心他发了多少论文?不会,只会关心临床水平医术。同样道理,艺术院校什么是好老师?一定不会关注他写了多少论文。但他同时强调科研的重要性:“最优秀的舞蹈家在不在舞蹈学校?最著名的演奏家在不在音乐学院?最优秀的画家在不在美术学院?坦白说,大部分艺术学院在创作水平上不是国内一流,所以艺术学院谈创作的时候要谨慎,要有自知之明。”因为他认为“假如没有对作品的阐释能力,没有对艺术史的梳理能力,艺术评价体系中就没有话语权。”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陈流关注的是地域差异。云南艺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但整个云南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存在很大滞后。”云南省在全国美展上的题材危机让他很焦虑,“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化身为少数民族就很难彰显民族文化。”但现在整个国家已经同质化,很多少数民族在云南很少见,“但是没有办法,不这样做不行。我们希望摆脱它,但是有点难。”在他的经验中,云南艺术家有两种形态特别明显:要么自卑,要么自盲目信。“这都是评价系统不太平衡或相对不太科学以至形成的一种自我否定,这样的否定有时把自己真的毁了,有时重新建立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自己。”

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詹炳红则提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艺术院校知识系统落后社会所需,或漠视智慧变化、技术变迁。2016年,北服变动很大,关闭了一些学院,因为“曾经骄傲的东西坚持不下去”,但也延伸了一些专业。1959年建校、1988年改名的北京服装学院曾是国内最好的化纤学院,前行近30年,“现在做依然不晚。”

艺术教育面临全新语境

今年年初,法国在世最重要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来到国美专门拍摄艺考,因为曾被数万人报考场景震惊,他难以想象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想学艺术。这些年,国美本科报考人数始终在7—10万人间。面对这么巨大的受教育人群,艺术教育给出了怎样的新任务?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以及家庭会认为学习艺术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前景和社会地位?这个中国国情跟欧美国院校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世纪现象。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