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维纳斯》
徐悲鸿
徐悲鸿,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1919年,徐悲鸿怀着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的决心,从上海乘船赴法国留学。徐悲鸿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师从弗拉孟、高尔蒙和达仰。1921年,徐悲鸿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欧洲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大师的杰作。历经8年苦读,徐悲鸿对欧洲艺术如饥似渴的吮吸,取得了卓越的艺术造诣。1927年春归国后,徐悲鸿奋力投身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当中,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接受了正规学院派教育,恰逢现代主义流派风靡法国,其老师达仰也是一名写实画家,因此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在留学期间,徐悲鸿的油画作品较多,1923年的油画作品《老妇》曾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持棍老人》《箫声》《自画像》等作品均也得到了法国美术界的好评。
回国之后,徐悲鸿逐渐形成了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他大力主张以素描为绘画的基础,徐悲鸿的素描在注重透视、结构和明暗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传统绘画以线为规范的虚实、轻重和顿挫的技巧。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徐悲鸿绘画作品的成熟阶段,他完成了著名的大型国画《九方皋》。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跳出了国画勾线填色的法则,采用融贯中西的画法,作品成熟大气,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