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民国美术史上的“社团现象”(组图)

民国美术史上的“社团现象”(组图)

2018-01-29 15:22 文章来源:收藏杂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金城 《临盛子昭渔乐图》 1919年作 立轴 131.5×54厘米  水墨纸本金城 《临盛子昭渔乐图》 1919年作 立轴 131.5×54厘米  水墨纸本

题识:白石。钤印:借山翁(白)

金城乃湖社精神导师,其作品以仿古、师古为主。此幅作品采用传统的远山近树石的构图方法,流露出中国画传统的三远表现形式。摹古之气浓烈。金城到了晚年有些写生之作,比之前期的临摹作品,显得富有生气。

1930年代绘画团体的展览活动更加频繁,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南京等地都异常热闹。事实上,为鼓励社员的创作和研究,展示会中实绩,几乎所有的美术社团都举办过各类性质不同的展览会,有今人作品展,有古代名画展;有社员精品展,亦有社员习作展;有单个社团展,亦有多个社团联展;有本埠展,亦有外域展;有定期展,亦有不定期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有艺术社团的地方,就有美术展览会,这已成为民国时期美术运动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第二,大力引进和介绍西方美术,推动了中外美术的交流。民国诸多的美术社团自发起成立后,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引进西方美术,开展多渠道的中外美术交流。

通过派遣会员出国留学或考察的方式引进和传播西方美术,是民国诸多美术社团都很重视的活动。如1921年晨光美术会会员张聿光、朱应鹏二君赴日本考察美术,该会专门设宴欢送。张、朱二人在日期间,参观博物馆、展览厅,走访学校、美术商店,拜会日本美术名家,对日本美术之展览、创作、教育、收藏和研究等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并由记者出身的朱应鹏写成《日本美术之观察》的考察报告,发回国内由《申报》予以连载,为晨光会员及广大民众了解日本美术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近代中日美术交流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还有些社团以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安排对西方文化和西方艺术多有了解和研究的会员做专题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向会员和民众普及西方美术知识。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