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萧山湘湖挖出千年古墓群 以两汉时期文物为主(组图)

萧山湘湖挖出千年古墓群 以两汉时期文物为主(组图)

2018-02-05 11:37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葛亚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茗山上一座挖掘好的汉代墓葬。茗山上一座挖掘好的汉代墓葬

“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勘探,我们估计两座山上至少有80多个古墓穴,规模非常大,所以我们建议要进行挖掘保护。”

施领队说,正式挖掘是去年11月 18日开始,到昨天为止,考古队已经挖掘出 100 个墓穴,数量大大超过预期。墓葬年代以两汉时期为主,也有两晋及一些明清墓葬,出土文物 900 多件,其中包括部分青铜器。

“这么密集的墓葬区域,在萧山地区还没有发现过,而且我们还只挖了茗山,菊花山还没有挖。”施领队坦言,从文物保护角度讲,就地保护是最好的,抢救性挖掘已经是最后的无奈之举。

“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是修个景点,而且这样类型的景点在我们南方是很少见的,跨湖桥遗址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拥有如此大规模古墓葬的茗山和菊花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山?

我联系了萧山研究湘湖历史的专家王老师。

王老师说,菊花山在萧山老百姓心里分量很重,早年菊花山上有看守所,人们茶余饭后谈笑中,常以菊花山说事:你不老实抓你到菊花山关几天!大人也专门用来吓唬小孩子:再哭,就把你送到菊花山上去!以前萧山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菊花山看守所,其实所在地叫茗山,茗山以东才叫菊花山。

王老师说,菊花山与茗山虽然很小,却是两座名山,翻开乾隆《萧山县志》第五卷,山川篇第一条目写的是萧山,第二第三就是菊山和茗山,可见它在萧绍山川中的地位与分量。

“菊山。《旧志》:在县西三里,属夏孝乡。山多甘菊。《府志》云:唐永泰中令李萼、尉丹丘登此。”

县志上记载的事发生在唐代,萧山县令与县尉两位大人一起登临此山,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非常惊奇:“这是一座菊山啊!”老百姓也传开了,直呼菊花山,这个故事附近村庄至今都在流传。茗山在乾隆《萧山县志》中这样记载:茗山在菊山之西,《旧经》云:“上多奇茗,故名。”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王老师说,菊花山与茗山在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出现过。宋代著名诗人王十朋的代表作《会稽三赋》中赋到萧山的菊山:“菊山黄花”。说到茗山,《会稽三赋》云:“茗山斗好”。“斗好”指的就是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即比赛茶的优劣,始于唐,盛于宋。清代萧山文人郎敬斋这样描写两座山:“餐菊山之落英,不羡篱头旧植;煮茗山之新甲,何须饮瓮里香醪。”

昨天我也联系了萧山区博物馆馆长施加农,施馆长说他在参加杭州市两会,正准备写一个提案,呼吁对湘湖保护立法。

“湘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湘湖的资源,希望通过立法来保护湘湖。”

施馆长说,湘湖之所以闻名,就是靠山和水,没有这些山,湘湖的灵魂就没了。

“景观是靠山和水组成的,何况山上有大量的古墓葬,我真的希望通过考古发掘,使这些山能够作为湘湖的景观保留下来。”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